正文 第65章 酋长Ⅲ型加工船

下面介绍一下酋长级资源加工船的升级工作。在回归历8年的时候,作为深空矿船队的中端环节,酋长级是一种单纯的矿石加工船,可以携带六艘工作船,连自卫武器都没有。在后来的太空作业中,为了应付图拉尼海盗的滋扰,我们对酋长级进行了升级设计,对其结构进行了调整,装上四门动能炮,这就是酋长Ⅱ型,只能携带四艘加工船。之后又对原始的酋长级进行了改造,在原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塞了两门炮,改造后的酋长原型被称为酋长Ⅰ型。

进入碧螺湾之后,随着战斗的升级,船大炮重(相对于我们其它船只而言)的酋长Ⅰ型高腾号和Ⅱ型柯岚号作为为数不多的“战斗舰只”经常开赴前线,更因为其飞机搭载能力,总是担任工作船战术维修分队的综补基地和战斗飞机的母舰,也经常担任前线指挥的旗舰。

不过,这么经常的使用,民用船只改装为武装船只的固有弊病就非常明显的暴露出来了。

虽然初衷是作为一种中端矿业指挥船,酋长各型都装有机舱和弹射轨道,但它们都是为工作船量身定做的,用来搭载侍僧机、侦察机和模拟机,或许暂时凑合一下还可以,但在高密度的战斗下就显得不够得心应手。比如,对工作船来说刚好的停机泊位,对侍僧机来说就显得过于宽大,如果两机共用一个泊位,发射的时候又大大增加了调度的难度;再比如为了采矿作业而设计的弹射轨道,只能提供矿务操作所需要的中低速,这种初速对侦察机和战斗机几乎无用。

同样的,尽管作为矿产作业的中端枢纽,酋长各型的通讯、指挥等数据链在民用领域已经算是很完备、很快速的了,但在高强度的战斗中明显感到吃力。

以上几点最突出的弊端将“研制酋长级最新改型”的问题提到日程上来。改造方案具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下改动:将工作船标准泊位改为多用途通用泊位,这样每个泊位可以停靠一架侦察机或模拟机或哨兵卫星或侍僧机,两个泊位连起来又能为工作船提供服务;扩大原有弹射轨道的供电机构和电容组,大幅提升弹射轨道所能提供的最大初速;电子设备全面升级,拓宽数据链;装甲和四门动能炮的武器配置未变。应该说这个方案完全解决了酋长Ⅰ、Ⅱ型的问题,满足了指挥机构的战术需求;可惜的是,该方案因为更换供电机构和电容组而改动了船体主龙骨结构,致使载机数量下降到只能搭载六架飞机或者三艘工作船。这个新改型被命名为酋长Ⅲ型。如果说酋长Ⅰ型和Ⅱ型是矿务为主、兼顾战斗,那么酋长Ⅲ型就是战斗为主、稍顾矿务了。昆兰号的建造阵列加班加点生产了酋长Ⅲ型飞船“纳博克隆号”。

利用酋长Ⅲ型的研制成果,我们也对高腾号和柯岚号进行了改造,主要是改造泊位和数据链,至于弹射轨道,因为既有龙骨的限制,无法完成。不过这样也不错啦,供电机构和电容组省下来的空间又能塞两个泊位,增加载机数量。

从此以后,三艘酋长船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战斗指挥体系:高腾号和柯岚号常有一艘作为预备队,另一艘与纳博克隆号一起进入前线,由那艘Ⅰ型或者Ⅱ型飞船担任战术维修基地,并用过剩的舱位提供载机数量,而纳博克隆号则负责发射战斗机和作为战场旗舰。哨兵卫星入役后,就常常守卫在某艘酋长飞船周围,稳固防守。从那以后,昆兰号越来越少犯险到前线去了。

酋长Ⅲ型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

酋长Ⅲ型俨然就是一艘小航母,它的升级设计过程为我们日后研制航母、驱逐舰甚至无畏战舰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进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这其实还不是最大的意义。以我个人浅薄的技术知识,我认为酋长Ⅲ型最伟大的意义在于,借助于这个项目,诞生了“柔性约束”这种新型结构体系。在酋长Ⅰ型和Ⅱ型的结构基础上想要装入军用级别的强力供电机构和电容组时,我们的技术人员遇到了困难。这些机构体积巨大,需要挤出很多结构空间,那么结构强度就势必被削弱;而改造后的高速轨道弹射时所产生的冲击又要求更大的结构强度。这样一对矛盾,怎么解决?

在宇宙飞船的设计中,动力推进、飞行器弹射、武器发射、机动变轨或者其它很多操作都将在飞船内部产生多种应力,这些应力如果不消化,飞船就将解体。一般的解决方法是,首先提高各结构部件本身的强度、刚度和韧性,然后加强各部件交接处的约束,让连接处不至于损坏或者形变,最后使整艘飞船整体的强度、刚度和韧性达到一定程度,这样就可以强行承受那些内部应力而不会散架子了。

酋长Ⅱ型是在酋长原型设计的基础上改造出来的,为了在原型的船体上加装四门中型动能炮,酋长Ⅱ型已经把船架结构体系之间的剩余空间完全占满,达到塞无可塞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还想腾出空间来安装更大的供电机构,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吃掉结构构件的体积。这就相当于在一个完整的刚度、强度、韧性网格中凿出一个大洞,原有的刚度、强度和韧性必然丧失殆尽。按照老的解决方法,一来要用更强更韧的材料重做构件(我们没有这种新材料,需要全新研究),二来要加强构件连接部的约束磁场,这样的话,全船的磁位分布就要重新设计。无论走哪条路,以我们的技术能力和加工工艺来讲,都基本上是死胡同。

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迪生发挥了想象力,提出了柔性约束的概念。在听证会上他打了一个比方,比方飞船就是一根铁条,现在要防止这根铁条被拗断,传统的作法是把铁条作粗,或者用更加结实的材料来做铁条,让你想拗而拗不动;而迪生建议的作法是,把铁条做成弹簧,你想要拗,它就顺从地发生形变,可是一旦松手,它又恢复原状。

利用这种原理,他的飞船结构模型是,在一艘飞船上,每隔一定距离就设置变形层,当应力产生时,这里将产生集中形变,这样,那些在结构部件上得不到宣泄的应力就会被传递到这里得到释放。当应力释放得差不多的时候,变形层再慢慢恢复原有状态,准备承受下一次应力冲击。在整个过程中,整艘飞船的外形可能会发生一些细微变化,但是那些主要的功能部分,比如各个舱室、武器机构、动力机构等等,会得到很好的保全。只要能够调整变形层的韧性和空间结构形状,就可以把形变控制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不至于让飞船丧失完整性。

这种同时具有想象力、开创性和实施性、尤其是可以解决燃眉之急的方案当然被全票通过,并开始在实际中应用起来。大型供电机构和电容组与酋长Ⅱ型的结构体系完成了一定比例的整体强度设计以满足飞船整体性的要求之后,柔性约束层被加了进去,它们主要包裹在弹射轨道周围,迪生使用了多种记忆金属和弹性复合材料,更精心设计了榫卯咬合结构,使弹射所产生的应力在这里能够转化为各种小构件之间的摩擦力,并产生一些轻微的错动,一起消化应力。

酋长Ⅲ型改造设计的成功验证了迪生的理论。不过,这只是一次牛刀小试,在之后的航母、驱逐舰这两种典型的“民改军”的超大型舰只上,它将发挥更具大的作用;而被誉为“会扇翅膀的大蝴蝶”的无畏战舰则是一段时期内这种结构体系应用的巅峰。从此,全银河的宇航器设计体系中,一个名为“萨木塔释能派”的派别诞生了。

Txt,Epub,Mobi www.qink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