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萨首的指示
题外话:
不知道是出于盲目的自信,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我总觉得这篇《星海中的幸运》不应该只有这么点的点击数和推荐数。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固然科幻题材现在不吃香,但如果故事够好的话,也不至于让人反感到连看都不看。所以我觉得现在本书的问题是知名度不够,那些潜在读者并不知道起点上有这么一本书。
因此,我请求各位朋友们如果觉得本书还成,还能入目,就向自己的网友、书友多多推荐,谢谢谢谢。我刚在起点注册,积分不够,无法去别的地方打广告,所以只能以这种方法来宣传了。
拜托大家!
如果点击和推荐能够有大幅度提高,我会进一步加快更新速度的。
§
§
§
+++++++++++
我“说”:“向您致以最崇敬的问候,萨首。我们在搜救布申瑞号时幸运地有所发现。下面是事件经过的报告和我们对那件外星遗物的初步分析。”然后我看在眼里、想在脑中,把我们整理的材料传到希格拉。
萨首“说”:“收到了。详细资料解码中,讨论后回复。”
然后这次通讯完毕,我恢复常态,回到舰桥开始正常工作。整整一天后,量子通讯分队报告量子脑有了呼叫,我马上把手头工作交给福门康,来到量子通讯舱,与量子脑连接上。
我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共振”,两小时后量子通讯分队解析出萨首的“话”:
“我们的研究员同意你们的结论。显然它与我们目前所知的一切外星种族所使用的同类设备全然不同。它现在在哪?”
我“说”:“它在我们底层甲板的主船坞里,我们划出了隔离区,正在对其进行最严密的保护。我们该怎么处理它?我们只是采矿船,没有足够规模的设备研究它。要我们回希格拉么?”
萨首“说”:“你们不要回来,免得惹人注目。我向你传送研究设备的建造资料,这样你们就能在船上自己建造专门的科学研究舱了。”引言之后就是大量数据,通讯分队正在繁忙的接收与解码中。
“对不起,打断一下,萨首。”我说,“这是不是太麻烦了。也许从其他基斯寻求帮助会事半功倍,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技术和科学家,比方说马南、卡勒尔、斯叶特等等。”我本来还想说纳贝尔,不过还是忍住了。
“不!”萨首激烈地反对“道”,“这个发现能发掘出迥然不同于任何一个基斯的先进技术,而且会全面超越他们!萨木塔需要这种实力优势!”
应该说,萨首的这种反应在我意料之中,但这位我所敬重的长者话语中透露的盲目和机会主义倾向让我禁不住失望和无奈。也许是希格拉上经年累月的政治斗争使他失去了惯有的冷静和大局观。也许有时当政者也有他们自己的难念的经。
“不要再多想了。”萨首“说”,“继续接收资料吧。萨木塔的未来荣辱掌握在你的手里。”
我沉默不语。在共振完建造资料后,萨首又“说”:“你们除了设备,还要有大量研究人员。你们可以去克鲁克特恒星系跟我们的科学院汇合,柯利桑号正在那里测量恒星数据。我会通知他们在那里的这个坐标等你们。无论如何,这件事的所有内容只能控制在萨木塔内部的人知道,明白么!通话完毕,尽快行动吧。”
“是,萨首。”我“说”,“非常明白。昆兰告退。”
断开与量子脑的连接,恢复神志之后,我仍然无力地躺在座椅上。我茫然地看着舱顶,长叹口气。
“你没事吧?”冯明问道。
“没事。”我说。去执行并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任务总是很让人窝心,但又有什么办法呢?身在其位,不得不某其政。我振作了一下精神,跨下位置,回到舰桥。我召集了各部门负责人,传达了基斯萨的决定和安排,然后各部门下去具体制定了下一步计划。
当时,代号为“模拟者”的仿制海盗全息投影仪的计划有了中期结果,昆兰号下属的科研部完成了“马旗纳”投影系统的样品制作,正在进行装机后的试飞工作。为了不影响研究工作的连贯性和进度,行动筹划部决定等第一阶段试飞结束后再赶赴克鲁克特恒星系。
应该说投影系统的研制工作比我们预想的要快许多,就算海盗残骸上有少量样品,但能在一个月多一点儿的时间里吸收消化,复制出类似设备,不能不佩服我们的科学家们效率之高。这都要归功于他们废寝忘食的投入和项目主持人库贝尔的带领。库贝尔55岁,是个跟迪生一样的发明天才,(其实这话应该反过来说,因为库工比迪生大。)原来是科学院的一员干将。从实力上讲,蒸蒸日上的迪生和我们这位成熟稳重的库工不相上下,只是两个人所擅长的不同:迪生知识面广,创新能力强,课题思路的方向把握准确;而库贝尔长于科学的实用化,换句话说就是擅长把实验室里的设计转化成可供使用的设备与机器。正因如此,当初昆兰号组建科研部的时候,迪生忍痛割爱,把库贝尔送来担当第一副部长和研究分队技术总负责人,因为这里是技术实用化的最前线,是更能发挥他特长的地方。
当马旗纳投影系统进入技术冻结阶段后,就从设备组(库工主持)转入平台组进行配套宇航器的设计,由此不能不提及我们昆兰号上的另一名技术骨干,阿·特·萨木塔。他来自特基斯,这是一个小基斯,大回归之后他们更是只剩不到五百人。本来在卡拉克上,他们以设计制造无人卫星和超小型载人宇航器闻名,在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航天客户中很有市场,但是在回到希格拉后市场受到纳贝尔和李尔赫的挤压,日子很不好过,于是在萨木塔-纳贝尔纠纷时加入了萨木塔。阿·特是特基斯的萨储,更是他们基斯传统行业的年轻俊杰。作为一个外来家族的成员,这个38岁的年轻人铆足一股劲,一定要作出点儿成绩来为自己业已薄弱的族人争口气,因此他工作起来总是过分投入,对手下人的要求有时也比较苛刻。这使他的同事关系有些糟糕。当然大部分人对这种逆境中尤其渴望自尊的现象都表示理解,其中自然也包含着些许无奈。——其实仔细想想,我们整个萨木塔又何尝不像这个小基斯一样,在苦苦地追求着自尊,有时竟不惜牺牲一些很宝贵的东西。
马旗纳投影系统需要两个完整的激光阵列,阿·特带领的平台组以侦察机的机体为蓝本改装出两个“大耳朵”来放置他们。不过这些阵列使飞机没有空间再安排武器了,幸好它们能够放出完美的全息图像,把整架飞机都隐藏进去。在四架原型机试飞过程中,行动筹划部的武装组和战斗部门一起为这种即将诞生的宇航器进行了战术定位:利用它们比侦察机更好的隐蔽性,在情况危险时顶替侦察机完成侦察任务。这种定位表达了筹划部门的一种预测和一个决定:我们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多地遭遇敌对飞船,而我们要一改以往发现敌人马上掉头就跑的策略,转为尽量积极处理。
从法康隆号和昆兰号出厂,宣告萨木塔太空船队诞生的那一刻起,萨们就一直盼望着实现更雄伟的进军星海计划——建立一支独立武装舰队。行动筹划部门关于一种小飞机的定位,显然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就当时而言,我对萨木塔这样一个实力还不够殷实的基斯拥有一个舰队一直存在疑问。
没几天,又一份报告从筹划部来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报告申请扩大火钳大队飞行员队伍的规模,从现有船员中挑选有能力者先进行培训。想到不久前掉进流星群中,火钳大队人人超负荷运转,险些都被毁掉飞行生涯的情景,我批准了这份报告。
半个月后,模拟者计划的第一阶段试飞完成,昆兰号除了3号致偏盾也都已经修理完毕,焕然一新。我想我们不能再磨蹭了,不然柯利桑号该等急了。
昆兰船队跳出在克鲁克特恒星系外围的窗口。繁忙的跳出恢复(包括人员就位、空间定位,更换坐标等事项)之后,我们开始向萨首所给的坐标搜索柯利桑号。
然而——我们没找到!
我们的侦察机没有在那里找到任何船只。——幸好也没有找到什么碎片和残骸,就像家园战争之初的卡瑟琳号那样。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们的科学家们真的等急了?所幸我知道科学院的考察半年后才会结束,可以确定现在他们一定还在这个恒星系,只要他们不出意外。
我们向整个恒星系发射了呼叫信号。之后没多久,我们收到一个受到严重干扰的信号:
“我是……利桑。我们被……困……”
“看来他们有麻烦了!”孔秀说。
信号虽然模糊,却刚好够我们确定来源。柯利桑号在靠近第四行星的光盘处。
我们派出两架侦察机去跟他们联系。侦察机大队的正副队长孔娇和四木少芬奉命出动。她们刚刚飞出离昆兰号不远的一条小型小行星带时,突然陷入雷区。
Txt,Epub,Mobi www.qink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