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二百八十五章当年“嘿嘿,这我还真不知道。文和兄说说他都什么条件?”我也端起杯就说。

“实际上还能是什么,无非是些粮草器械之类,首先,他希望能先把老弱转移到青州来,让青州负责周济他们,这样作,起码能保证不至于天天有人饿死。当然能够给他们运过去些粮草更好,山上现在的情况确实不怎么样,据我在黑山这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前几个月,几乎每天都有因为没有粮食吃而饿死的人。最近几个月稍好,可能是因为刚刚秋收,所以粮食还够吧,但是几个月以后肯定是挺不住的,所以他们必须寻求帮助,否则就得看着自己人活活饿死。其次他们需要一部分刀枪器械,加强他手下的实力,起码能够保护黑山不受外敌侵扰。”贾诩的话好像到此为止了。

“就这两条?”荀彧忍不住问道。

“就这两条。”贾诩说。

“我怎么听着不像有投降的意思呢?”我问贾诩。

“当然是要投降,但是他们可不是很相信主公,毕竟主公当年杀黄巾军的人杀得太多了,加起来都快上百万了,因此他们到现在内部的意见还不是很统一呢。像雷公这种莽夫,居然还建议跟咱们开一战呢,要报当年主公击败黄巾军的一箭之仇。”贾诩乐呵呵的说。

“这种意见也是能听得?”程昱都乐了:“要说杀黄巾杀得多的,那可不是咱们主公,而是皇甫大人。咱们主公的部队是主战部队倒是真的,但是那些人里的很多人都留在北军了,怎么能把帐算到主公头上呢?”

荀彧捂着嘴偷偷乐,贾诩的眼睛多毒啊,一下就看出不对了:“文若,你乐什么?”

荀彧终于憋不住了,哈哈大笑:“文和啊,千万别信仲德的话,他那都是推卸责任呢。我侄儿公达早跟我说了,当年皇甫将军用的计谋,有一半都是仲德出的。尤其最后的一计‘烈火焚城’,就是他出的主意。几十万黄巾军就跑出来不到一万人,全都烧死在城里了,他才是黄巾军真正的大仇人呢。”

程昱听着怎么都不是味道,只好咳嗽了两声。

不过贾诩却一副崇拜的样子看着程昱,估计他都想拜师了。

程昱也看出贾诩眼神不对了,只好谦虚几句,顺便表示一下忏悔:“唉,当年还是欠考虑,要是能把这些人都抓起来,拉到青州,让他们来耕地种田,现在的青州得多繁华啊。再说了,杀人太多有伤天和,你没见我现在一心建设青州,这是在偿还我的罪孽。”说这话还做出个佛家立掌的手势来。

“不会吧?我记得咱们青州没有几个信佛的啊?你什么时候信佛了?”我笑着问程昱。

程昱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谁说我信佛了,我只是借用一下。”说这又做了个老和尚化缘的姿势,逗的大家哈哈大笑。

“好了,还是说正题。文和,你把情况说清楚点儿,张燕的实力到底怎么样?他总共问你要了多少东西?有没有具体的数目?还有就是他打算怎么个投降法?多长时间能彻底变成我青州的军队?”我一连提了几个问题。

贾诩这回也正经起来了:“黑山上具体有多少人别说我不知道,估计就连他张燕自己也不知道,但是上百万肯定是不只的。不过称得上精壮的,绝对不到五一之数,所以他们真正的主力最多也就三四十万。”

说着话,贾诩又看了一眼程昱:“肯定不比当年的张角他们多多少。而且,张角他们当年准备充分,筹划了十年以上,可谓是兵精粮足。而张燕他们是仓促起兵,器械刀枪不全,粮草根本就不够,后面又不断有人加入进来,虽然看着是势力在不断扩大,但实际上是在雪上加霜,整体实力越来越差。”

“尤其是粮草的缺乏,使得他们不得拿出大量精力开荒种地,但是黑山上土地贫瘠,产量太低。所以因为粮食不足,饿死的人不在少数,就连那些黑山的士卒,也就能保证一天一顿饭,而且还是稀的居多。因此他们才会向咱们提出这样的要求。”

贾诩又顿了一下,看看没人提问,只好接着讲:“器械就不用想了,本来就是仓促成军,他么能有多少器械呢?我见到不少的黑山军还用着木矛呢,就这种水平,咱们估计派个三两万人就能打跑张燕,要是能有五万以上的军卒,弄不好能全歼他这上百万人。所以张燕很明智的作出了投降的决定,但是是有条件分步骤的投降。”

正文第二百八十六章第三“条件刚才已经说了,就是要粮草军械,但是具体数目他们也没说。因为他们也知道咱们肯定不会一次把他们喂得太肥的,要不然他们就跑了,所以还不如干脆不说实际数字,直接看诚意呢。至于步骤,当然就是先把老幼送过来,然后分期分批地来青州,但是他们希望至少保留五万人在黑山。大概就是这样了。”贾诩总算把事情说清楚了。

我听完了贾诩的话,立即就感觉中间的问题不小:“不说数目,实际上就是一种不信任的表现。他们根本就是把咱们当冤大头,老幼都送过来,他们自己剩下精壮,守在黑山地势那么险要的地方,说得好听了是投降咱们,说得不好听了就是拿着咱们的钱粮装备,培植自己的实力,把包袱甩给咱们。”

程昱看了看贾诩,又瞅瞅我,没说话,只是抿了口酒,继续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荀彧明显是觉得我说得对,不住地点头,却又不说话,好像抓住了些什么似的。

贾诩微微一笑,什么话也没说,我突然觉得,这里面有文章。贾诩绝对不是那种吃亏的主,他肯定是答应了张燕的条件了,否则他也不会被张燕放回来,但是他为什么会答应这么一个明显吃了大亏的条件呢?我不由得从头又把刚才的条件想了一遍。

确实从表面上看不出什么问题,怎么看都是青州吃大亏,黑山占便宜,而且黑山沾的还不是一点便宜,整个一个借青州的鸡下他黑山的蛋,绝对是个差到不能再差的交易了。贾诩到底是怎么想的呢?难道是老幼里面有问题?张燕他们再傻也不会把自己的亲人给送过来吧。难道是千金买马的故事?我还是没完全转过弯来。

不得以之下我只好问贾诩:“你到底怎么想的?这些条件和步骤确实对黑山太有利了,而吃亏的事情几乎都被咱们青州包圆了,你怎么会答应这么个条件呢?我知道你肯定不会胡乱答应下来,这里面肯定有玄机,你能不能说明一下?”

贾诩喝了口酒:“我以为以主公的智慧,应该一下子就能想明白呢,看来主公最近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不多,还真不如仲德先生有急智,仲德先生已经明白了。”

我转头看看程昱:“程先生已经明白了?能否为我一解玄疑?”

程昱这两年可是没少累,自打跟上我就开始给我做副职,我不在的时候几乎都是他在统领全局,实际上就是我在的时候,大部分的事情也是他在操劳。这不,原来一头的黑发,现在也有几根霜丝了,抬头纹和鱼尾纹都多了不少。他叹了一口气:“主公啊,您最近老在外面征战了,这斗心眼的想法全放到战场上去了,而这官场上的心思看来是全撂下了,真的还不如原来了。”

程昱的话让我一惊,好像确实是这样。程昱接着说:“表面上看来咱们是吃亏了,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因为您没有想过答应了这些条件所带来的效果,实在是对咱们太有利了。首先,张燕的黑山贼实际上是黄巾余党,而黄巾贼跟我们有仇,我们帮助黑山贼,实际上就是对黄巾贼表示善意。这对很多百姓来讲是非常有意义的,就像主公过去讲的那样,咱们青州现在最需要的是人口,而很多人宁愿饿死,病死也不愿意迁入青州的原因,就是他们信奉太平道,而我们却是屠杀太平道的最大凶手。如果我们对黄巾军表示善意,尤其是周济黑山贼的老幼,这对这些信奉太平道的人来讲,就等于给他们打开了迁入青州的大门。咱们青州的人口肯定会因此增长很快的,这对于即将到来的乱世来讲太重要了,人口越多,我们就会拥有越多的军队和粮草。”

“其次,您认为朝廷里的那些人看到我们这么做会有什么想法?他们一定觉得我们很笨,甚至是傻子,一群与虎谋皮的傻子。但是这才是我们要的效果,如果没有这种效果,我觉得最晚明年,朝廷里就会有人向您下手。因为您表现得太突出了,不管是政绩还是军队的实力,都太好了。就连圣上也对您有所顾忌,要不然为什么同为皇室宗亲,刘虞,刘焉他们都封了州牧,而偏偏不封您呢?就连黄琬这样的人都能当豫州牧,而您掌握着兵权却偏偏只是个刺史,朝廷为什么不给你正名呢?只有这样做,他们才会看轻您,从而放弃或者降低对我们的敌意”

程昱讲的话真是发人深省啊,我确实有点儿锋芒太露了。功劳立的太多了,肯定会招人忌恨的,这点我清楚地知道,但是从没想过解决的办法。就连灵帝肯定也头疼了,我要是再立上几功,他就没的封了,我已经是万户侯了,难道让他封我做公?怪不得贾诩这么做,他这么做实在是太有道理了。

我本以为程昱的话完了,但是程昱喝了口酒接着说:“第三……”

ps∶会益州刺史郤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耿鄙、张懿皆为盗所杀,朝廷遂从焉议,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以焉为益州牧,太仆黄琬为豫州牧,宗正东海刘虞为幽州牧。州任之重,自此而始。《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

正文第二百八十七章鲁肃被程昱教育了,好象是很没有面子,但想一想,他也是为了我这个主公好,要不何必在操心受累之余再给我上这么一堂大课啊。

“谢谢了。”我端起酒杯给程昱和贾诩敬酒。

一切尽在不言中可能就是这样的感觉,程昱一仰脖,一杯酒就下了肚子。冲着我回了一礼:“应该是我感谢您才对,让我有了用武之地。”

彼此间又客套了几句,我有意把话题转到了新的方向:“仲德兄,临淄太小了,随着青州的发展,已经显得拥挤了。老城也显得有些破败,我觉得不如咱们把临淄拆了,从新起一座临淄吧,把临淄城扩大上几倍。”

程昱疑惑的看着我:“主公,您怎么会有了这种想法的呢?”

我笑了笑:“这话还得从蔡大人那里说起,我答应他在临淄建一座书院,那女学生都收的那种。”

“不过是一座学院而已,至于那么大改特改吗?还要把临淄拆了重建,是不是有点儿夸张?”荀彧问。

我轻轻的拿起案头的一卷书笑着说:“这可不是一座简单的书院,肯定要比颖川书院强,我要把它建成一个样板,一个集蒙学,诸子百家于一身的学堂。而且我要把我的一些得自神仙的不传之秘传授出来,所以我也会在那里任教,只要有空,我也会到那里教授大家一些东西,绝对是你们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并且我要在这里设女学,前期只招收一些大家闺秀,世家女子,我打算让蔡大人他们主讲一些东西,但是并不止他们,我还要把公主和一些比较知名的夫人请来讲学,让这里出来的女孩子成为大汉最知书达理的代表。所以这个新的青州学院会比较大,我至少需要几十亩地,还要建一些亭台楼阁,种些花花草草,这样的规模,现在临淄成肯定是装不下的。”

几个人听了我的话都在想象我要建的这个学院会是个什么样的东西。程昱反应还是比较快,毕竟这钱都是从他这里出:“建这么大一个书院,至少得几个亿,您拿这么多的钱建这个学院是不是太多了?”

荀彧也觉得有点奇怪:“学院建这么大,那意味着学生也会很多,咱们得请多少先生啊?而且听您说还要搞蒙学,建这么大的学院搞蒙学,这是不是有点儿不伦不类?”只有贾诩一直没发言,看着他沉思的样子,我觉得他应该是明白了一些东西。

我笑着看了看荀彧,并没有对他说什么,而是跟门口站岗的士卒说:“去帮我把糜大人叫来。”

我们几个又拿起酒杯继续喝酒,没一会儿糜竺就到了,跟着他一起来的竟然还有一个我不认识的少年。

糜竺一进门就赶快给我施礼,并且给我介绍:“主公,这位是临淮东城人鲁肃,他们家也是富甲一方,可惜祖上没有人有功名,现在特来投靠主公,希望能够光宗耀祖。”

说实在的,如果能笑的话,我现在的嘴角肯定已经咧到后脑勺了,但是我又不能表现得太激动,毕竟鲁肃现在才是个十六岁的孩子,根本没几个人知道他的才学。所以我强忍着兴奋的心情,上下打量着鲁肃。别看鲁肃年岁不大,但胡须比我还长,面白唇红,虽然有点书卷气,但是身高体长,眼光凌厉,英武之色溢于当面。

鲁肃当然不会失礼了,躬身一揖:“临淮鲁肃,见过大人。”

“不错。”我首先给了鲁肃一个肯定的评价。“起来吧。”

鲁肃静立在糜竺身旁,我问糜竺:“他现在官居何职?”

糜竺说:“现在我署衙帮忙,并未有固定官职。”

“嗯。”我嗯了一声:“你和糜大人先坐下,我们现在正在讨论一件事情,这里面涉及到很多东西,其中有些东西需要糜大人谋划,所以我把糜大人请来,让他帮我参谋参谋,你也可以发表意见,我十分期待你有好的表现。”

糜竺和鲁肃各自找地方坐了下来,我把刚才说的书院的事又讲述了一遍,让糜竺想一想,看看糜竺对这件事的意见。

糜竺听完我的话,两只手拿到身前,不住的用手指敲击桌面,看得出来他在计算。一会儿鲁肃就算完了:“没问题,大概需要两年时间,就可以建好,总共需要十万民夫,三亿钱到三亿五千万钱的样子。但是现在钱的比价不断下降,可能到时候还要追加。不过以青州现在的财力应该没问题。”

程昱看了看糜竺:“这钱花得不多啊,为什么会这么少呢?”

正文第二百八十八章预算“这钱花得确实不多,主要原因是咱们得会用,比如咱们东面的淄河,就是个非常好的的运输线,只要挖通一条小河,就可以利用淄河的水把材料运进城来,这样做可以省很大一笔钱的,还能省不少的劳力。而且东城那面滩涂地比较多,不适合种田,所以一直荒着,咱们在那里建城的话,买地的钱可以省下来不少。再有就是老城上面总会有一些能用的材料,如果充分利用的话也能节约不少钱的。当然还有其他的地方可以省钱,别忘了我们糜家在建宫室方面可是经验丰富啊。”糜竺的话确实让人信服,我们从来没想过建城还有这么多地方可以省钱的,不过想想也对,糜家的建筑队都是我叔祖一手带出来的,那位老先生可是唯一一位建造宫殿给皇上省下钱来的大仙,所以糜竺的算计估计都是老套路了,他自然知道什么地方能剩下多少钱。

鲁肃听得很仔细,在大家都在赞叹糜竺省钱的本领时他突然发言了:“大人,我能不能说一句。”

我真的很期待鲁肃能有很好的表现:“你说吧。”

鲁肃好像也不是很习惯在我们这么大的官员面前讲话,稍微有点激动,他努力的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但看得出来,小脸还是有点儿泛红:“实际上大人是想新建一座青州书院,但是需要的地方比较大,而原来的临淄城根本不够大,根本不可能把新建的书院建在临淄城内,就算勉强建在城里,也一定因为新建的书院太大,而影响到老百姓。所以您要拆掉老城建新城,对吧?”

“嗯。你有什么好想法吗?”我问鲁肃。

鲁肃不好意思地看看我,显得有点儿腼腆:“您实际上不必拆老城的。完全可以在老城的外面再建一堵新的城墙,而原来的城墙作为内城,新书院就修在内城和外城之间。”

“这个提议不错,省去了拆城墙的繁琐步骤,应该可以节省不少人力,但是整个扩大一圈,占的地方不少,除了东城,其他几面可都是良田,咱们要花费的钱财可比原来要多不少,而且从城墙上省下来的建城材料也就没有了,这也会增加我们的支出的。”糜竺从几个方面指出了这个方案的问题。

我们都觉得糜竺说得有道理,鲁肃应该放弃他的那一套了,但是并没有,鲁肃坚持了他的观点:“是的,这样做可能会多花不少钱,但是我还是认为我的方法是最好的办法。首先,从城墙的战略意义来讲,就是防守,有两道城墙肯定好过一道城墙。如果前期作战失败,丢失了外城,我们还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内城,因为内城的面积小,城墙短,所以比外城更有利于防守。要知道,在战场上多坚持一天,也许胜利就属于你,如果仅仅是为了省点儿钱,就放弃这段老城墙,我觉得实在是太可惜了。其次,我认为内外城之间建立书院是非常好的一个想法,毕竟那些世家大族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女儿跟一些将来不会是自己女婿的人天天待在一起,所以我认为应该以一段城墙为界,隔开男女,城门只为老师打开。这时候城墙可是具有非凡的意义啊,他可以令那些家长们更放心,又不影响老师们从男学生学习的地方去女学生学习的地方,比在学校里面建起一堵墙好多了。”

鼓掌,贾诩在鼓掌,我也在鼓掌:“很精彩,你的想法十分好,而且很有意义。这样的作法确实要多花不少钱,但是确实具有很大的优势。如果采用你说的方法,青州的财力能办得到的话,我一定好采用你的方法。”

糜竺早在我们鼓掌的时候就开始计算了,所以很快就得出了预算:“大概需要四亿钱到五亿钱。虽然吃力一点儿,但是还能挺得住,尤其是最近金矿的产量有所增加,我觉得应该能够在两年内把外城和新书院建起来。”

我看着糜竺笑了笑:“先别觉得苦,好像要挺不住了似的,我估计还能给你们开创几条财路,让青州再多赚点儿钱,解决一下你们的困难。”

糜竺诧异的看着我,竟然叫起了老称呼:“少主,您还有什么新鲜玩艺儿没交代给我们吗?”

我哈哈大笑:“当然了,你要想把我肚子里的那点玩艺儿都掏干净,恐怕这辈子都难。”

“程先生,你帮我找几个工匠,记住要烧琉璃的师傅,烧石灰的师傅,还有造纸的师傅,这几个人,我有大用。”我笑着给程昱派出了任务。

我又看看鲁肃:“你的才学非常的好,这样吧,你先给糜大人当副手。下次出征的时候,我带上你。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你更喜欢打仗。”

正文第二百八十九章招贤馆鲁肃的出现让我再次重视起招贤馆的作用,东吴实际上就是因为招贤馆的存在,才招揽到很多贤才的。我并不要求每个进入招贤馆的人都是人才,只要能做到十个里面出一个英才就已经非常好了。比如这个鲁肃带给我的惊喜就足以抵消上百个庸才的出现,而且这些庸材也并非没有用处,大量的基层官员正等着他们去当呢。

我不由的来到位于闹市区的这个院落里,找一找最近到底有什么人才来到我青州。

我的到来把荀攸吓了一跳:“主公,您不是说要休息几天吗?怎么今天又跑到我这里来了?”

我笑着对他说:“我来看看你不行吗?再怎么说,我也算是你的长辈,来表示一下长辈的慈爱不行吗?”

荀攸笑着说:“不敢,不敢,惶恐,惶恐。”

我拍了拍荀攸的肩膀:“你什么时候也学得这么油嘴滑舌了?难道招贤馆里来了什么口舌之士?”

荀攸苦笑了一下:“这都能让您猜到。”说着在前面领路,把我领进了招贤馆。

“是谁啊?这么厉害,能让你也面带痛苦?”我一边走一边问荀攸。

“是个叫弥衡的孩子,牙尖嘴利的,说出话来一套一套的,在这里呆了没两天,几乎把所有的人都损了一遍。不过他也因此得到不少人的赞赏,现在已经快成青州名士了。不过我这地方小养不起这么大的神灵,既然他能说会道,我就把他送到孔璋(陈琳)哪里去了。”荀攸的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

我听了哈哈大笑:“这下好了,孔璋兄要倒霉了,天天有人跟他咬文嚼字,他的文章水平应该能再进一步吧。”

进了荀攸的大堂,我让荀攸把招贤馆的名册拿过来,我要看一看新来的都有些什么人。

我认真地观看着名册,别说,还真有几个有名的。杜畿字伯候,京兆(今西安)杜陵人。这个人,我可一定得留下,他可是玩政治的高手,历史上杜畿担任河东太守十六年,政绩经常是全国之最,别人根本就比不了。曹操,曹丕对他的评价都相当高,曹丕甚至这样评价他:“你对魏国所立下的功劳,就像当年萧何平定关中、寇恂副总裁定河内一样。”可见他的能力有多高了。

而且把这个人弄到手里还有两个好处,他的儿子杜恕虽然水平一般,但是他的孙子杜预可是人才中的人才,江东都是他平定的。为了杜预,我也不能放杜畿走,何况他本身还那么强呢?

另一个不得不留下他的原因当然是他的妹妹了,杜氏可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大美人,本来在历史上她是先嫁给了吕布的手下秦宜禄,后来秦宜禄被张飞杀了,她就改嫁给了曹操。但实际上在秦宜禄没死之前,关羽和曹操就已经为了杜氏闹出了非常大的矛盾,据说关羽最后就是因为曹操反汗,把答应赐给他的杜氏纳为自己的妾,才一怒之下离开曹操的。

ps∶《献帝传》曰∶朗父名宜禄,为吕布使诣袁术,术妻以汉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围,关羽屡请於太祖,求以杜氏为妻,太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见之,乃自纳之。

这么漂亮的姑娘,我怎么可能放过呢?不过希望杜氏将来给我生的孩子不要像秦朗那么没用。

在杜畿的名字下面,我赫然发现了两个没想到的人。陈宫,陈公台和吴懿,吴子远。陈宫我跟他本来就有交情,他到洛阳为郎的时候我还见过他,不过这个人的性格太过刚硬,我当时本来想劝说他帮我,但是因为他的性格问题,我被拒绝了。不过奇怪的是今天他怎么又跑到我这里的招贤馆来了,这让我十分诧异。

吴懿字子远,陈留郡人,少孤,历史上因为其父素与刘焉有旧,吴懿乃随刘焉入蜀,但是现在居然也跑到我的招贤馆来了,这是怎么回事?不过他怎么样,我倒是可以不管,他的水平也就是个中等,将来给他个一般的官职也就行了,不过他妹妹也是个大美人,这我可不能放过。

我指着名册上的这几个人名说:“公达,你先帮我把他们三个找来,我问他们几句话。”

正文第二百九十章杜畿杜畿的样貌历史上并没有记载,可见没有什么突出之处。事实也确实如此,长得很普通,如果你让他穿的寒酸点,再给他发上柄锄头,能有超过一半人会直接把他定位成农夫。但是从他的眼睛里你能够感受到这个人绝对不一般,怎么看都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好像他把心事藏得很深。这种人我以前见得不多,但无一不是学问广博,生活阅历极其丰富,而且备受生活蹂躏的人,才会有这样的眼睛,郑玄老师就是代表。

看着他的眼睛我很严肃地说:“你的外貌给人一种假象,但是你的眼睛却出卖了你,我都没有看出你到底隐藏了多少东西。”

听到我的话,杜畿的身子不自觉的晃动了一下,虽然很轻微,但是能感觉的到,他轻轻的叹了口气:“大人是第二个看破我的人。”

我听了这话,既觉得兴奋又觉得失落:“那谁是第一个看破你的人呢?”

“庞德公。”杜畿轻轻地说。

失落什么啊,听到杜畿说出的名字我非常高兴:“庞德公可是厉害,没想到我居然有幸能成为继他老人家身后的第二人,实在是荣幸啊,荣幸!”

“您知道庞德公?”杜畿好奇地问。

我哈哈大笑:“虽然我与庞德公素未谋面,但却知之甚深。不要忘了,司马德操先生可是庞德公的兄弟,而司马先生现在可是我青州书院的院正之一,和我的那位便宜老丈人都是我的老师啊!”

“便宜老丈人?”杜畿已经晕了。

“黄先生,承彦公,这你应该知道了吧?”我笑咪咪的看着杜畿。

“知道,知道。”杜畿赶紧回答。

“实际上我对你也确实有点儿了解,在我起兵打韩遂和北宫伯玉的时候,我就曾经派人找过你,可惜那时候你已经辞去郑县县令一职了,没人知道你去了哪里。等我知道你去了荆州的时候,我又忙得要死,根本没时间派人去找你,实在是有些遗憾。不过老天确实待我不薄,竟然又把你送到了我的身边,这让我非常欣慰。”我真诚的看着杜畿说。

杜畿很感动,眼睛都有点儿湿润了:“我也是没办法啊?”杜畿又叹了口气:“在大人面前我也没什么好隐瞒的,我就都跟您说了吧,顺便倒倒我的苦水。”

“不怕您笑话,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我那个庶母。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还不大,也就刚过十岁,母亲去的更早,家里就剩下我的庶母,我和我妹妹三个人了。妹妹并不是我母亲生的,是我庶母的孩子,但是因为她是个女孩子,所以没有权利继承家业。而庶母本身就不是正室,更没有这个资格了,所以这一大片的家产就算落在我头上了。但是庶母却很不满意,他认为我是他的眼中钉,肉中刺,只要把我赶跑了,或者弄死了,这家业就成了她和我妹妹的了。所以她动不动就找机会打我,凌虐我,要不是我妹妹护着我,我恐怕早就受不了,离家出走或者被打死了。”

“后来我长大了,当了官,庶母又借着我的名义四处招摇,骗吃骗喝,欺负老百姓,我本来就觉得再这样子下去不行了。这时候她又信了太平道,弄得到处鸡飞狗跳的,县里人见了她是避之如虎,也幸亏是她信了太平道,所以很多人才没敢信太平道。在不得已之下,我只好辞掉了官职,避居荆州了。这次能来青州,还真是多亏了庞德公,是他老先生告诉我,让我到青州来试一试的,他说只有在您这里,我才有可能实现我的抱负,发挥我的才能。”杜畿说得很真诚,我听得也很认真。

我看着杜畿的眼睛说:“在我这里,你一定能够发挥你的能力,这点我敢向你保证。听说你在处理政务和安抚民心上有独到之处,所以我想让你先去程大人那里呆一段,让他给你分派任务,将来你的职位也由他定怎么样?”

杜畿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嗯,这样最好了,如果没有真正的成绩,大家也不会信服我的。”

我拍了拍杜畿的肩膀:“努力干,我看好你呃。”

我突然又色色的一笑:“你妹妹这么知书达理,不知道许配了人家没有?如果没有的话,你看,把她嫁给我如何?”

杜畿还没回答呢,门外就走进一个人来,黑着一张脸冲我说:“我还以为你的毛病改掉了呢,没想到还是那么的贪花好色。”

我连想都不用想,就肯定是陈宫来了,赶紧摆出一副笑脸:“我说公台啊,你就给我点儿面子好吗?我这人也没什么不良嗜好,就是喜欢多娶两个漂亮贤惠的女孩子,这么点儿毛病你都不放过,你对我的要求也太高了。”

陈宫还没说话呢,杜畿突然把头抬起来了:“大人,你刚才说的可是真的?”

我和陈宫都是一愣:“什么真的?”

杜畿正色道:“娶我妹妹。”

陈宫脸色一变,我才不管他变不变色呢:“当然,这么好的女孩子让我知道了,我肯定是要娶的,不过前提是她并未许配人家。”

杜畿听了我的话,脸上绽开了笑容,有点儿憨憨的:“那就这么说定了,我现在就修书一封叫家里准备一下,把她给您送过来。”

正文第二百九十一章难养陈宫的脸本来就不白,现在都黑了。他看了看杜畿,又看了看我,好像想说什么,但憋了半天,愣是一句话都没说出来。

如此好事,我当然是不能放过,赶紧应承下来:“那敢情好,需不需要我现在就置办一份聘礼给你的庶母送过去啊?”

杜畿笑着说:“那肯定是需要的,我那个庶母,别的不爱,这财吗,是从不放过。您要不拿出点儿像样的东西,恐怕这人都请不来。”

木屐嘎嘎,门外又进来两个人,当先的荀攸听到了我们俩的话,一下就反应过来了:“主公,您是不是又订了一门亲?”

我拉着杜畿的手,笑咪咪的看着荀攸:“公达,我又给你找了个婶母,就是伯候的妹妹。”

荀攸一脸的尴尬,苦笑着看了看杜畿:“习惯啦。”又冲着我说:“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我故意调侃荀攸:“这像是恭喜的样子嘛,看你那脸拉得比乾县的驴都不短,一点儿喜气都没有。”

荀攸也不说什么,毕竟场合不对,平常在幕府里大家胡说八道惯了,但是在这个地方跟我没上没下的就有点儿说不过去了,所以他干脆转移话题:“主公,您让我找的几个人,我可都给您找全了,这位是吴子远吴大人。”

吴懿明显是个武人,宽宽的身板,粗壮的四肢,棒锤一样的十指一看就十分有力。他抱拳躬身:“陈留吴懿,吴子远见过大人。”

我让几个人都坐了下来,除了杜畿分别问了问吴懿和陈宫的情况,才知道自己真的是命好。陈宫这个倒霉蛋,跟朝里的官员处不到一起,尤其是不喜欢这些宦官。他酒后失言,不小心得罪了一个张让的手下,被人处处制肘,半年多一事无成。惹不起,躲得起,无奈之下只好辞官,回转青州东郡。本来想就此当个富家翁也就算了,要不在就在家里呆着,待价而沽,但是他看到青州这两年蒸蒸日上,也想出一份力,又想起以前他对我的态度,不好意思直接上门,无奈之下,只好到招贤馆来试试。

吴懿的情况比较有意思,纯粹属于阴差阳错。他本来应该跟刘焉入川的,但是在此之前很多人都对他说青州好,他也想来看看,就到了青州。到了临淄,他发现青州真的比其他的州府要好得多,就想留下来发展,于是进入了招贤馆。他就托人给刘焉捎了封信,说他在青州招贤馆。他的信很快就到了洛阳,刘焉的回信也很快。说是刘焉正在准备行程,要去蜀地任益州牧,本来准备带上他的,但现在吴懿既然打算在青州任职,就不免强了,将来有缘再见。吴懿有点儿后悔,但是后悔也没有用了,现在就算再赶过去,估计也来不及了,所以吴懿就留了下来。

我听完了他们俩的事,我笑咪咪的看着陈宫和吴懿:“欢迎,欢迎两位到青州任职。刚才我已经给伯候兄找到了一个位置,我想我也不能厚此薄彼,你们两位想到什么地方供职呢?”

陈宫一点儿都不客气:“先给我个县令当当吧,当然你要给我个太守什么的我也不反对。”

“哈哈!”我笑着说:“你到一点儿都不谦虚,这像个苦读圣贤书出来的人吗?”

陈宫难得的脸红了一下:“我的能力你应该清楚,给我个县令是不是屈才,你自己知道。”

我实际上早就找好了他的位置,只不过是逗逗他:“这样吧,公台兄,我们打算扩建临淄,你先到文若手下,给他当个副手,虽然不是临淄令,只是个副手,但是比一般的县令县长反而要忙得多,毕竟临淄现在的人口已经超过六十万了,扩建看着简单,但是真要处理起来,事情可不少。”

陈宫本来以为我会给他个一般的小县,没想到我一上来就给他这么一个重要的职位,很多讽刺我的话也不好意思出口了。

吴懿的本领一般,但是我给他的位置并不低,我让他去关羽手下任职,重建因为跟匈奴人作战而损失惨重的刀盾兵,不过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去水军那里作适应性训练。

我本来打算就这样结束了,能够跟杜畿结亲就算不错了,吴懿的妹妹只好等到下次再说,但是事情偏偏出乎意料。陈宫终于还是没忍住,想要讽刺我一下,却给我找到了下手的机会:“陈大人,你这人什么地方都好,就是这女人找得太多了,应当节制一下,要知道,‘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正文第二百九十二章华陀平时大家一起胡说的时候,很多人也会说这句话,连我有的时候都凑凑热闹,别看咱老婆娶得多,糟蹋女人的时候从来不落人后。但是这个时候提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就有点不合时宜了,杜畿的脸色明显不是太好看,所以我意味深重的拍了拍陈宫的肩头:“公台啊,凡事有利必有弊,女人也一样。孔夫子的话对不对,我认为非常有道理,但是有道理,不一定就是准则。孔老夫子有几个老婆咱们就不要去细数了,除非去问文举,否则咱们谁也不知道,说不好听的,文举他们家有没有记载还不一定。但是孔老夫子一定有老婆,否则就没有他孔文举,所以女子虽然难养,但也一定得养。”

陈宫反驳道:“我并没有说不养吗,只是说少养几个,一两个也就够了,要那么多干什么?反正我自己就一个老婆。”

“唉。”我正色道:“原来是因为这样!你要是因为自己老婆少,就不让别人多娶,这样就不好了。”

陈宫道:“我什么时候说过?”

我转头看看众人:“他刚才是不是这意思。”

荀攸,杜畿几个人都瞅着我乐:“差不多。”

“你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已经明白你的意思了,以后我会帮你再多找几个的。”我看着陈宫说,生把他的话憋在肚子里:“你喜欢鲜卑族的,还是乌桓族的,就是匈奴的我也可以帮你搞定。但是咱们汉人,你就得靠自己了。”

陈宫终于有时间说话了,但是急切之下又说错了:“鲜卑的……”

我们那个乐啊,陈宫的脸上有点儿挂不住了,我只好劝慰道:“开个小玩笑,公台不必介意。实际上女子难养的最大原因我认为是女子比男子更贪慕虚华,往往追求的东西并不现实,缺乏理性。比如男子,看上某件物品,更注意的是它的作用,而女子则更注重它的美观,或者比别人的同类物品是否更抢眼。甚至会为了一件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耗尽身边的财富,所以女子难养。”

陈宫的脸色好点了,看来他比较认同我的话,估计是他老婆也是此类人,让他受尽磨难,所以他才会对我娶这么多老婆大有非议。我语重心长的接着说:“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最大的问题还是在男子身上。第一,女人的权力是靠男人得到的,如果作为男人能够把自己女人的权力控制在一定的范围,那么你娶多少女人都不会有太大问题。第二,教育,女人是可以改变的,连本性都可以改变,关键是你给她教了些什么,所以只要你有能力,能够改变她,你娶多少女人都没问题。现在这个世上灾异不断,战争天天都在进行,死的大部分都是男人,像你说的只娶一个两个,你让这些女人怎么办,一个个全都小姑终老?”

“因此,多娶两个女人没问题,关键是谁娶。像我这样的人就应该负起责任,尽量的多娶,这就叫能者多劳。”我舔着脸自豪的说。

陈宫看着我都不好意思说话了,他彻底的败了,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吴懿本来文化程度就不是很高,听了我的话更是完全被忽悠傻了,哈喇子都快流出来了:“大人,我太崇拜您了,您说出了我们所有男人的心声(不包括陈宫),像您这样的男人就是娶一两百个都没有问题。我有个妹妹,虽然不能说是天姿国色吧,但是也长得很漂亮,不知道她有没有这个福分嫁给您呢?”

我等这句话可等了很长时间了,当然是立即应承下来:“吴将军的妹妹肯定是知书达理的人,我当然是求之不得了。”

……

从招贤馆出来天都黑了,想起答应老婆们今天晚上早点儿回家的,所以我骑上马直奔自己的府第。

远远的看见府门口停了好几辆大车,我心里奇怪,这是谁啊?

我到门口的时候,一个大汉正在往府里扛东西,看着那身型我觉得有点儿眼熟,就试探着叫了一声:“是元让吗?”

那大汉听见我的声音,把肩头的东西放了下来,眯着眼看了看,惊喜地说:“小师叔,你可回来了。”

果然是夏侯敦,他一发现是我,就冲着屋里叫上了:“小师叔回来了。”

一会儿功夫屋里出来一大帮人,领头的居然是华陀。

正文第二百九十三章不嫁“华叔叔,您怎么来了?是不是最近的病的人不多,闲下来了?”我笑嘻嘻的走向华陀。

华陀看见我过来,却并没有给我什么好脸色:“还不是你那个该死的父亲,说自己忙,脱不开身,让我过来,帮着照看他的第一个孙子。”

“您那么确定是男孩子吗?”我已经走到了华陀的跟前。

华陀可不管我现在多大官,照着我的脑袋就是一下:“臭小子,居然敢怀疑你叔叔我的医术,想当年,我就应该把你号成女孩子。”

毕竟我现在年岁也不小了,而且身份摆在这,脑袋上让给一下子不好看,所以稍微的躲了一下,让肩膀吃了点儿苦头。不过这一下让华陀吃惊不小:“功夫见长啊,居然能躲过我的手了,不错,怪不得汉瑜说你有长进呢,行。”

说着话,华佗拉着我的手跟我一起往大堂走,夏侯敦和曹洪,曹仁都跟在后面。

客厅里座位已经摆好了,我招呼几个人开席,一人干了一杯酒之后我就问起来了:“华叔叔这次看来是故伎重演,受我父亲嘱托来为我那还未出生的小家伙护驾来了。可是你们几个怎么也跑过来了?难道家里都不用照顾了?”

夏侯敦的岁数最长了,所以几个人全都看着他。夏侯敦也不是拙嘴笨腮的人,放下酒杯回答道:“我们当然是来投靠你的,我们夏侯家已经几代没有人出仕了,曹家虽然在朝里有点关系,但是他们两个也想在战场上立功,不想当太平将军,所以我们就来投奔你了。至于家里我们本来管的就不多,我们出来了家里照样有人管。”

“为什么妙才没有来?”我问夏侯敦。

“他一直在洛阳师傅那里,师傅特别看好妙才,说他将来的成就可能不在他之下,所以就把他留在身边重点培养了。”夏侯敦还真为有这么个弟弟感到骄傲。

“孟德怎么样?我刚回来,还不知道他的消息呢?”我瞅着曹家兄弟。

曹洪说:“孟德兄长现在又升官了,好像皇上在原来北军的基础上又搞了个什么西园八校尉,孟德兄长现在是什么典军校尉。这也算是不小的官了。”

ps∶八月,初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于琼为右校尉;皆统于蹇硕。帝自黄巾之起,留心戎事;硕壮健有武略,帝亲任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资治通鉴●卷第五十九》“怎么又弄个西园八校尉,圣上到底想干什么?”我自言自语地说。

“怕是不简单,朝廷之所以这么做一定有他的原因,尤其是让蹇硕来统率,明显有分薄大将军实权的意思。”华陀虽然是个医学家,但是自小诗书并未少读,这种政治动象他还是看得出来的。

“大将军不是皇后的哥哥吗?一家人何必搞得这么剑拔驽张的呢?”曹洪最不喜欢这种事了,觉得挺没有意思的,他比较感兴趣的还是钱。

“算了吧,大家还是莫谈国事得好。来来,喝酒!!”我招呼大家继续喝酒,实际上灵帝为什么这么做,华佗一句话就让我明白了,谁都不是省油的灯,看看曹操和蹇硕这两个冤家呆在一起,就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我们把话题又转到了孩子身上,华佗说:“我这次专门带过来一个稳婆,给你们家孩子接生。”

“不会吧,您居然连稳婆都准备好了?”我惊讶地说。

夏侯敦捂着嘴乐,连酒都不喝了,我知道一定有原因,就问他:“元让,你偷着乐什么呢?”

夏侯敦憋不住了,哈哈大笑,他一笑,曹家兄弟也跟着笑了起来,我更有点儿摸不着头脑了,只好催问夏侯敦:“你倒说啊。光在那儿笑算怎么回事啊?”

夏侯敦笑着说:“那个女孩子姓甘,是华先生的外甥女,长得可漂亮了,尤其是皮肤,白得跟玉一样。”

我心里一惊,不会是甘夫人吧,人称‘白玉美人’的那位,不过嘴上不能那么说:“不就是个姑娘吗?顶多了是个姑娘坐稳婆,比较稀奇一点儿,也不至于把你们乐成这样啊。”

夏侯敦笑着说:“子廉看上人家姑娘了,想娶她过门。可那姑娘主意大着呢,愣说非您不嫁,现在又来给你的孩子接生,您说……哈哈哈哈!!!”

正文第二百九十四章孩子我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起来这关系是复杂了点儿,如果我将来娶了甘氏,那甘氏就是新出生的小宝贝的庶母,庶母亲自接生这个待遇好像确实没几个人享受过。不过我想了想,这算什么,不就相当于找了个产科护士吗?这样也好,以后再有宝宝出世,有甘氏在身边,保障就大了不少。

我装模作样的问夏侯敦:“我那么有魅力哪,我怎么都不知道啊?嫁给我有什么好,我都好几个老婆了,嫁给我顶多是做个妾,要是嫁给子廉多好,起码也是个正室。”

曹洪冲着我一乐:“小师叔,你不知道了吧,我今年初已经成婚了,甘家姑娘要是嫁给我也只能当妾了。”

我倒了杯酒,吱的一声一饮而尽:“看来人家姑娘看没看上我还不一定哪,也许只不过是个推托之词罢了,拿我当了挡箭牌了。”

曹洪和曹仁竟然出奇的默契,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不见得。”

这倒真让我觉得奇怪了,他们俩怎么这么肯定呢?:“为什么?”

曹洪说:“她当时跟我说一定要嫁给你的时候,那眼神相当的执著,绝对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感觉,那样子就跟妙才说一定要娶到哪个美貌姑娘的眼神是一样的。”曹洪又想了想:“那眼神更坚定,而且清澈。”

听到曹洪用这种方式形容一个姑娘的决心,我真的觉得很好笑,差点把喝到嘴里酒喷出来,赶紧把酒咽了下去。不过因为咽得太急,有点儿呛到了,不得以咳嗽了两声,等嗓子舒服点儿了,我接着问曹洪:“不会吧。你们平常也是这样形容姑娘的吗?”

曹洪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还真不好形容,难道说像我看到金饼的眼神一样?”

这回连曹仁都不干了:“呸,还不如刚才呢,你那叫贪婪。”

我们几个哈哈大笑。

一顿酒宴尽欢而散,官邸内早就打扫好了客房,几个人高高兴兴地去睡觉了。而我也可以到后面去享我的齐人之福了。

今天晚上是公主伴驾,公主现在好歹也十七岁了,嫁给我这么多年,却一无所出,反而让一个鲜卑族的妾室赶在了前面,她的心里实在是不太高兴。虽然平时在我面前装的文文静静的,但是今天再也没有那么些矜持了,使足了劲地往我怀里钻,看来日律梅的怀孕还真是给了她不小的刺激。

看着公主红扑扑的小脸,我倒不着急了,反而开始语言和手法上的撩拨,:“这可不像个淑女,太后当初难道就是这样教你的?”

我的手在公主的身上游移着,引得小家伙一阵阵的颤抖,想要逃开,却又欲罢不能,只能娇喘着说:“没有啦,只是好久没有伺候大人……我想……”

我的手已经攀上那玉色的峰峦,轻轻揉捏着:“想什么?”

公主的喘息声越来越大,根本就压抑不住了,我心想,看来终于是长大了,比以前敏感多了。公主把头藏在我的怀里,用比蚊子大不了多少的声音说:“我想要个孩子。”

我低下头轻轻的吻着公主的面颊,公主的兴奋程度已经超过了我的想象,火热的面颊竟然让我的嘴吹都感觉到烫了。我不由得也情动起来:“不就是要孩子吗,我这就给你。”

……

朝阳永远是那么的美,即使是十冬腊月,依然能够划破云层带给人们金色的温暖。晨练结束后,我换了身衣裳,来到了后堂,准备进餐。抬眼却看到我的妻妾们中间竟然多了个人。公主带着一丝倦容给我介绍:“这位是甘姑娘,是华叔叔的外甥女。她这次是来帮小梅接生的。”

我‘嗯’了一声,表示知道了,然后仔细地打量了打量这个表示非我不嫁的女孩子。她长得非常漂亮,拥有着绝世的容貌,一点儿都不比吉娜差。那白玉般的肌肤,让人一看就确定了她的种族绝对不是汉人。不过从她那黑黑的长发判断,她又肯定不是吉娜那样的欧洲人种,那她会是什么民族的后裔呢?我还真的很感兴趣。

Txt,Epub,Mobi www.qink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