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一百零九章东莱巨鹿郡就在常山国正南,这里是黄帝和蚩尤的古战场,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期的巨鹿郡出的最牛的人应该是田丰了,但是也有人说他是渤海郡人士,连《三国志》上也没说清楚,不过它的州治在下曲阳,我们在那里没打听到他这个人。倒是一路上太平道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也不愿意多作停留,只好继续南下。

巨鹿之南是广平郡,这里是沮授的故乡,可是沮授居然也出去游历了。这下好,等于白跑了两个地方,还不如直接取道河间过找找张郃呢,虽然他比我大不了几岁。

现在我们一路向东,也懒得再找什么人了,穿过广平郡,阳平郡,我们到了东阿,就是《水浒》里面的阳谷县城,这里有个人还是比较有名的,就是程昱。程昱可是有岁数的人了,现在已经四十岁了。我们找到程昱的时候,他正在办寿宴呢,我们正好凑个热闹。

说实话,程昱并不出名,要不然也不会四十岁了连个县令都当不上,不过老百姓都很服他。因为他虽然是家中有些资财,但并不为富不仁,偶尔还接济乡里,修桥铺路什么的。可是他们家好像没出过什么能人,所以根本不算世家,而且他又不愿意贿赂官员,因此他到了四十岁也没当上官。他倒也逍遥,对这个看得挺开,觉得无所谓。

蔡邕的名声谁不知道啊?程昱立即亲自出门迎接,两个老人家互致问候,显得很是亲热。让我没想到我的是我的名声也挺响,不管怎么说,我现在也是白身,大家都一样,我的岁数又比人家小那么多,就只能行弟子礼了。

可是程昱不敢受我这么大的礼,他赶紧搀扶我:“陈公子乃是当世知名的人物,我怎么能让你给我行弟子礼呢?你这样是要折我的寿的。”

“没什么可折寿的,他是我的学生,现在也算是白身,等他当了官你当然不能受此礼了,但是现在那是应该的。”蔡邕的话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程昱欣然接受。

说实在的,这年头没什么好吃的,最好吃的就是所谓的脍炙了,于是生鱼片上了一桌子,剩下的就是烤驴肉了。生鱼片我是不敢吃,历史上我可就是死在这上面的,对此物我可是避之唯恐不及,哪还敢吃啊?所以就专挑那些烤驴肉吃。

程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放着一大堆的生鱼片不吃,在这里猛吃驴肉。于是就说:“陈公子看来是久居京城,常吃美食,这小地方作出来的鱼不和你的胃口。”

我赶紧澄清:“我在洛阳也是不吃生鱼的,我好熟食。实在是不好意思,让您误会了。”

“而且这驴肉也非常好吃,滑嫩爽口,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在洛阳我可从来没吃过,所以就吃得多了些。”我接着回答。

“此地盛产阿胶,乃是上好的驴皮熬制,功能滋阴补血,故此这驴肉也多,本地人喜好吃驴肉的就更多了。”程昱弄不好是卖阿胶的。

“有人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呢’,这驴肉确实好吃。此地的胶好靠的是驴皮好,水也好。但是此地的驴肉却并非最好的?这天下哪里的驴肉最好,陈公子可知道?”

“没听说过,请先生告知。”我诚心的请教。

“天下驴皮出东阿,天下驴肉出郿县。这郿县的驴肉才是最好的。肉质滑腻,不肥不瘦,那才是极品。”程昱的话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长知识,别看这吃,也是一门学问,这说法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长学问归长学问,但是程昱的话老是不咸不淡的,不知道他想干什么,完全揣摸不透他的心思。不过他和蔡邕倒聊得挺开心。

又是毫无所得,这一路上我们什么收获都没有,一直到东莱我们就没顺利过。唯一的所得就是发现太平道的人越来越多了,看来张角的势力发展很快。

来到南山下,郑玄家倒是很好找,那一排竹篱笆围成的院子就是他的家了。蔡邕很积极,拦下我们自己上前叩打柴扉,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人过来开门:“请问您找哪位?”

正文第一百一十章太史慈蔡邕把拜贴交给那个青年人,然后小声地说:“对康成说,故人蔡伯喈特来一叙。”

要么说‘人的名,树的影’呢,那青年一听这个名字,立即躬身施学生礼:“学生管宁管幼安拜见。”

蔡邕听到这个名字没什么表情,我可是吓了一跳。十几年后,管宁可就成了世之大贤了啊!这个人可是太厉害了,是个谁都不鸟的人,就是曹操拉他当官他都不干。但是他的才学和道德却普传于世,虽然连官都没有当过,却在死后得到了非同寻常的赞誉。

ps∶后人称他为一代“高士”、管宁故乡的人们为怀念他,褒扬他的高风亮节,特建管宁祠,筑管宁冢,邻近五村无不以“管公”名村。

不过蔡邕可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人,只知道他是郑玄的学生,于是笑呵呵的拉他起来:“不必如此,你去请你家老师来就可以了。”

郑玄当然也是迎出门外,连学生的课都不上了,干脆给他们放假。可是学生们谁都不愿意走,一个个都要目睹名士风采,把我们都当成动物园的熊猫了,肆意参观。不过郑玄的学生确实比较老实,见了蔡邕没有人不躬身施礼的。

郑玄比蔡邕大五岁,两个人见面的机会很少,可是古人的话说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嘛。他们见面以后倒是挺谈得来的,两个人一碰上就把我们打发出来了,然后在里面唇枪舌战起来,那声音有时候大到我们都可以听得清。两个人为了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正在大肆讨论,谁都不让谁。实际上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好争论的,不知道百家争鸣吗?何必弄得像现在这样如火如荼的。

我们几个虽然被赶了出来,但是依然没逃过这些学生的追问,尤其是听说我就是那个著名的神童以后,更是对我进行了轮番轰炸。

“蔡先生都有什么著作?”

“蔡先生总共有几个弟子?”

“蔡先生还收弟子吗?”

……

我们实在是有点招架不过来,于是我赶紧说了个谎逃出屋子,外面的世界果然是清静许多。

在郑先生的院子里居然有一个人在练枪法,而且似模似样的,那水平绝对比我高,就是有一点,他没我有劲。被精神轰炸了半天的我,正好缺个可以发泄的地方,于是我冲着那个正在练枪法的少年打了个招呼:“朋友,对练怎么样?”

那个少年也就在十四五岁年纪,但是身高已经有七尺左右了。听到我的话他显得非常高兴:“好啊,很久没和人对练了。”不过他怕又伤到我:“小兄弟,我的枪法水平可不低,你可要小心了。不过我也会注意,尽量不伤到你。”

看来他对自己的武功充满了自信,我可不管这一套,现在的我只想松松筋骨:“尽管来吧,这青州能伤到我的恐怕不多。”

这少年听到我的话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有气魄,那我就上了,你自己小心啊!”

于是我们俩枪来剑往地对战了起来。他的枪法确实好,尤其是善于利用枪杆的柔韧性,来回的抽击。不过他明显经验不足,没有能够完全利用上长兵器对短兵器的优势,所以我还能够突入他的进攻范围,对他造成一定的威胁。

只见他把枪一拧,直奔我的心窝,我稍微往右闪身,手中的剑轻轻一挂他的枪尖,然后顺势直划他握枪的手指。他往后轻轻撤枪,并用力向右下方压我的剑。虽然我比他的力气大,但是我的剑力矩太短,还是吃亏,所以只好撤剑防守。他见我撤剑,又再次直刺我的胸膛,我干脆闪身避开,他竟然利用枪杆的柔韧性横扫我的腰腹。我只好拿剑把他的枪硬磕了出去,震得我手心发热,看来这武器用的不合适确实吃亏啊。

不过他也不好受,他没想到我的力量这么大,所以枪被崩出去的距离是他没估计到的。我一看机会来了,赶紧往前冲,有求近身搏斗。没想到,他居然利用枪被崩出去的瞬间,身随枪走,转个身,把枪纂向我扎来。我赶紧后撤,要不然就装在枪纂上了。

利用这个时机,他把枪横的的一抡,直接攻击我的中路,我只好再次撤步。但是抡过去容易,抡回来难,这就是我的机会到了,枪尖过去的一刹那,我再次前冲,准备进身攻击,没想到他也往前迈步,左手向前伸,一使劲,把枪竖了起来,正好打住我的攻击路线。紧跟着他左手把枪往后一拉,整个强成了弓形,一撒左手,整个枪从上到下带着一股劲风直击我的头顶。我只好闪身躲避,再出手扎他的软肋……

兔起鹘落,我们打斗了多长时间谁都不知道,他虽然拿我没什么办法,但还是占据着一定的优势。不过我也曾经带给他一定的威胁,所以我们还想接着打下去,就在这时候有个人用大戟把我们分开了,我回头一看居然是是吕布:“行了,别打了,老师让我们进去吃饭了。”

我赶紧把宝剑收起来,一看天色,太阳已经看不见了,一朵朵的彤云密布西山。

那个少年也把枪收了起来,问道:“打了这么半天,我也有点累了,你也不轻松吧?咱们就打到这里算了,明天再说,对了,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哪?”

“我叫陈登,字元龙。”我一边擦着汗一边说:“你叫什么?”

“这么小就有字了!你也太牛了,陈登,陈登……”他连着念叨了好几遍我的名字,突然想了起来:“你就是那个神童吧?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你。”

然后他伸出了右手:“握个手吧,我叫太史慈。”

正文第一百一十一章回京太史慈,我早该想到是他的,在东莱能有如此武艺的也就是他了,而且我来之前还想着他来着,刚才居然把他给忘了。

不过没什么,人家都说不打不相识嘛,这不是挺好,我也伸出手,两个人的手握在了一起,我们彼此互相看看,发出了豪爽的笑声。

粗茶淡饭,这是我早已想到的。能吃饱就不错了,在这种穷乡僻壤有饭吃就不错了,你看看人家蔡大人就吃得津津有味,再看看许褚脸都绿了。这家伙看来一天没肉都活不下去,也得改改他这破毛病了。

郑玄的学生们很规矩,吃饭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人乱吵吵,就算有人说话也是低声地说一两句就不说了,确实是很知书达理的,早早的就一派士人作风。再想想我们平时吃饭的时候还打打闹闹的,看来真是不一样,不同的人带出来的学生也不一样,谁让蔡先生兼学黄老,崇尚自然呢。

饭后,郑玄把我带到内堂,蔡邕作陪。

“我听蔡先生说,你想拜我为师学习古文经学,是吧?为什么?”

我正了正嗓子:“是这样的,我觉得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古文经学乃刘向刘歆父子面向民间,搜集整理,因其文乃战国古字,说是古人所记。但是其中真伪之处有多少,一直不为人知。因为当时正是新莽时期,所以备受质疑,认为是受了王莽的指示肆意修改过的。但是其中的知识确实非常有用,明显的补充了今文经学的不足。今文经学是秦皇下令焚书坑儒后,各家私下所记,乃口口相授,落于文字的很少,都是在秦灭后才记载下来的。所以流派也很多,经过不断的发展虽然使很多人更好的接触到了儒学的思想,但是因为注解过多,更是让人莫衷一是。比如”曰若稽古“四个字可以解释十万字,又有所谓”师法“”家法“的束缚,再加之其与谶纬纠缠过深,所以问题也很大。我觉得这也许就是今古两派各不相让的地方。但是这样实在没什么意思,我们现在学的东西都是古人留下的,那么古人呢?他凭什么可以著书立说,凭的是他的学识和见解,我们只要努力学习,采各家之所长以为己用,不必拘泥出处如何,只要确有实效就行,自然也可以著书立说名成当世。”

我自己觉得说得不错,但是郑玄的态度让我大吃一惊:“很肤浅,这个道理大概很多人都知道,不过作为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算不错了。记住,经学的争辩是为了不同地位的人的利益,你现在看得还浅。慢慢来吧。”

不过郑玄马上又换了副姿态,笑着对我说:“来吧,你可以拜师了。我可不想让陈大人(我的叔祖,郑玄的老师之一)杀了我。”

时间的流失是很快的。

这几年我跑了不少地方,当然也跟着我的几位师傅学了不少东西,并且得到了各位老师的一致赞赏。尤其是郑玄,蔡邕两位老师对我的评价都很高,这让我也很有积极性,两位老师在不断的争论中一齐写书,把各自的观点注解到那些古书上,往往第一个读者就是我们这些学生。这下可是让我们大开眼界,赚了不少便宜,对于各方的观点,又有了更深的认识。

更让我欣喜的是交到了不少好朋友,尤其是像管宁,邴原,华歆,这一条龙现在几乎已经变成我的班底了。其他的还有许多可用的人才,毕竟同学是个很不错的关系,很容易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我现在已经十四岁了,这中间我回过一次徐州看了一下我的父母,他们现在都很健康,我的那个小弟弟陈应长得也很可爱,天天围在我屁股后面转悠,“哥哥,哥哥的叫个不停。”不过叔祖没回来,灵帝根本不放他,只好留在京师继续给那个皇上当仓库保管员了。

我提醒了一下我的父亲,让他注意太平道的发展趋势,千万不要小看他们。我的父亲说:“这个你放心,我不会让他们掀起什么大浪的。你已经长大了,今年地方上向朝廷保荐你为孝廉了,所以估计你很快就要收到朝廷的任命了。”

果不其然,就在今天中午,我接到了朝廷的任命,居然不是入京为郎,而是直接到我的故乡下邳郡边上的广陵郡当太守。

哪有这样的,虽然也有十几岁当郡吏的,但是十几岁就当太守,还是太夸张了。而且我连个县令都没当过,直接让我当郡守,这也不知道是谁出的主意。无奈之下,我只好带着我的那几个好兄弟和好同学直奔洛阳,领取印信。不过这回的队伍可是浩浩荡荡,里面不仅增加了赵云,太史慈,还增加了管宁兄弟。蔡先生因为要回陈留故乡看看也随我们同路而行。

正文第一百一十二章程昱这次去京师我们选的还是老路,继续过东阿找程昱,我是真想要他来给我们当参谋。

ps∶不过程昱现在还不叫程昱,叫程立。

程立很高兴地迎接了我们,当他听到我要赴京领取印信赴广陵上任的时候,显得非常吃惊。他把所有家人全都支了出去,只留下我们一行人在客厅谈论。

“陈公子如此小的年纪居然就要赴广陵上任了,这实在是让人想不到啊!”

我自己还奇怪呢,何况是他了:“谁知道怎么回事,我出生到现在都没回过一次家乡,居然就被举了孝廉。而且到了京里面不仅没有让我去补个什么候补郎,直接就把我派出去到地方上任了。最让人奇怪的是一般头一次派出去的都是当县令长一类的官职,现在居然直接就给我一个太守,这让我也有点摸不着头脑了。”

“也没什么好奇怪的,陈公子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动京城,文采过人啊!十岁就已经协助鸡鹿塞守军大败鲜卑人,出谋划策,亲临战场杀敌,那些个刚刚举了孝廉的人哪里能跟你比呢?所谓能者多劳嘛,这也是皇上对你的信任不是。”程立的话倒是有几分道理。

“不过我现在才刚过十四岁,是不是有点早了。”说实话我是不想太早上任,这样在黄巾起义前期我可以赶回徐州直接帮我父亲。现在虽然我有了地盘,有了士兵,但是郡国兵真的没多少,还要搞地方建设,我的主要精力一定被牵扯进去不少,没准还没等我训练完军队,黄巾起义已经如火如荼了。

“不早了,甘罗十二岁当丞相,霍骠骑为国建功的时候也不到十八岁,您现在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程立的话说得很干脆,摆明了是在鼓励我。

我诧异的看了一眼程立,因为上次来程立可不是这样,他完全就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根本对我的试探完全回避。

“那先生不觉得我现在就上任会因为岁数小压不住台子吗?”我继续试探,看他怎么说。

程立明显看出了我的企图,但他只是一笑:“您还担心压不住台子吗?不说您的父亲是徐州太守,就是您的家族在徐州的势力就已经够大了,虽然说您家没有家奴万人,恐怕也少不到哪里去吧?何况还有糜家帮着您的家族做事呢。”

真的让我吃惊:“先生为何说糜家帮我们家呢?”

程立说:“陈公子,明人面前不说假话。糜家鹊起也不过是这几十年的事情,几乎是靠着你陈家的势力一步步爬上来的,至于资金的来源和他们为何会受到如此多的照顾,很多人也许都不得而知。但是我却看得出来,很明显每次为糜家人撑腰的都是皇族或者是你陈家的人,尤其是当初你叔祖在作南阳太守的时候,糜家人几乎是完全是靠着你叔祖才在南阳把生意做大的。为此你叔祖还利用了当地豪族的一些不法行为杀了几个人,虽然作的隐蔽,我还是看得很清楚的,所以糜家的事情你是瞒不过我的。”程立果然是老奸巨滑啊,叔祖自认为没人知道的事情他居然看了个通透。

“好吧,糜家的事情我承认,这么秘密的事也让您看出来了,我实在是佩服。”不服不行啊。

“而且您家还跟皇家有关系。”程立自信的说。

这次不仅是我的眼睛瞪大了,所有随从人员,包括蔡邕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一幅不敢置信的样子,然后所有人的眼光都注视着我,看得我很不自在。

“您为什么这么说?”我当然不能一口承认了。

程立笑着说:“有以下几点。首先,你的叔祖给皇上建宫殿居然会省下钱来,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你看看历朝历代,只有追着皇上说钱不够用的,哪里有省下钱来的。是你叔祖过于清廉,还是另有原因呢?其次,也是最重要的。据我所知,你第一次进宫居然去的是宗族密室,那里可是非刘姓族人不得入内,你竟然四岁就进去了,而你的叔祖居然是那里的常客,这说明什么?你们家姓刘。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应该是新莽时期改姓陈的吧。第三,皇上杀了无数专管他后宫钱财的永乐少府,但是对你的叔祖却连告老还乡都不行。这是为什么,只有本家本宗的人才值得他如此信任。第四,皇上把长公主这么早就许配给你,完全是欲盖弥彰的做法,让大家以为你不是刘家的人,但是民间谁都知道,只要是出了五福的人,同姓结婚的不在少数。这样的做法只是掩人耳目而已,还要我再说下去吗?”

太可怕了,要不人家说姜还是老的辣,这样的事他居然都看得出来。

我看着程立欲哭不能,本以为皇家这步棋下得隐秘,可以骗过天下人,没想到居然有人能看出来。

“我还能说什么,您都看出来了,我们家确实姓刘,是武帝之子刘胥之后,新莽时改姓陈的。”

除了程立,所有人都像刚认识我一样,看着我的眼神怪怪的。

我只好解释:“这可是皇家的机密,别说老百姓了,就是皇家也只有皇上和历任宗正大人才能知道。你们算是知道了不该知道的秘密了。”然后我转头看着程立:“你把大家都拖下水到底想干什么?”

程立并没有回答,而是跨前一步,单膝跪倒。“程立愿奉陈公子为主,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我当时就懵了,赶紧伸手相搀:“程先生是要折我的寿数吧?我小小年纪,怎能受先生如此大礼。您赶紧起来,您愿意帮我,这已经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了,我还能不收留您”

程立没有我的力量大,只好站起来:“主公可知,我现已改名叫程昱了。”

“为什么?”许褚今天一直到现在都没插嘴,我还以为他把毛病改了呢?没想到现在就又犯了。

“自那日公子离开后,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登上泰山,手捧太阳,于是我就决定改名程昱了。”

“那这跟您投效我有什么关系吗?”我忍不住问。要知道历史上程昱确实做了这个梦,当时他是认为曹操的姓里有个日字,所以才投靠曹操的,然后由曹操给他改的名字,现在怎么又变成我了。

“公子的名字里有个登字,而且据说就是因泰山而起,所以我认为公子就是我的主公。”程昱说的话我怎么都觉得怪怪的。

“你既然已经认为我是你的主公了,为什么还要把我姓刘如此秘密的事情说出来呢?”我对此实在是有些奇怪,他这简直就是在是害人哪。

Txt,Epub,Mobi www.qink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