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十二莲童闹天宫 岳阳三宝定姻缘
词曰:
九品莲开富贵,红绳当续晋秦。姻缘自古有前因,何须媒人勾引?
有心栽花花谢,无心树柳成荫。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话说十二莲童久腻天宫事务,各施神通降下凡来。
真个:
三千世界秀色浓,花花绿绿看无穷。水水连波迢迢远,山山连麓处处青。
山山连麓高峰耸,水水连波处处通。山连天碧云漠漠,水泛涟漪动盈盈。
十二莲童逢山看山,逢水看水。好不自在。时值五月,但见那:
一川烟草争紫陌,数条溪涧似镜明。莺燕寻欢歌婉转,白花娇艳惹游蜂。
荷华无垢尖苞蕾,桃李争园挂果红。槐柳荫下闻犬吠,绿桑影里共蝉声。
有诗曰:
好山好水好风光,花花绿绿赛天堂。草木欢恩人间景,胜却天上极乐乡。
那莲童在凡间穿州过市,闲耍几日,益发来了兴致,就忘却了天宫的存在!偶然一朝,径过一农家庄园,见了一园好桃;但见:
夭夭灼灼花盈树,颗颗桃红果压枝。果压枝头垂弹锦,花盈树上簇胭脂。
还生皮青肌带绿,先熟酡红显丹姿。春华夏实年年熟,四季虽分恨夏迟。
众莲童见了这园好桃就立脚观看,说道:“这树上许多桃,端不知滋味何如?”又道:“且去摘采几个来受用!”便一齐拥入那桃园,一咕噜爬将上树,尽拣大桃来受用,又摘下许多,丢下莲花来吃。不一时就把满园熟桃都吃光了。众莲童却才跳下树来,议论道:“这园好桃滋味不赖,比那蟠桃滋味显甜些!”正议论得高兴,忽听见一片犬吠,看看近来,众急回头看时,果见一群黄犬呲牙咧嘴赶将入来,他们见了各自心惊道:“阿耶!我们吃的自在,不期惹来这班对头?我们走休!”
便真个是:獐奔鹿跳,猿跃鹘飞。好似脑后有千军万马赶来,谁也不敢回头,突突都跳出庄园,一时走个磬尽,众莲童岂是凡俗之辈?只一盏茶儿工夫,就奔至茫茫洞庭边。个个唬得魂不附体,叫道:“眼见无路可去,今番死也!”急回头看时;咦!只见;繁华州似锦,高耸楼如林。好座岳阳城池!那里得见恶犬踪迹?
莲童各自心安,略一检点人数,叫声:“苦!”原来众莲童个个安在,独不见了莲花踪迹。莲童心慌,遂又一口气跑回原来桃林,只见几个庄丁在那里巡园吆喝!不见了犬踪,更不见莲花。众莲童这才心急如焚,一时没了主见,四下来寻,苦没寻处!
众却才懊悔道:“早知如此,也不私下来顽,玉帝甚爱莲花,这会失了,回去时,须不是个死罪?”当时满脸无奈。个个忧愁!不题他众人在此忧思进退。
且说连天府内各司,自受了莲童法术,只待一周天方才解脱。众司醒来,不见了众莲童,各自软下半截,心下惊慌!直奔灵霄宝殿,告上玉帝,奏说:“陛下,我等失职,连天府内,没见了十二尊莲童,下落不明?”玉帝闻奏,即命可韩司查访;可查;普天星宿,各宿神王府邸,可有莲童踪影?可韩司领旨先查四天王府邸,次访三微桓桓大小群真。又查访三十六员雷霆将门,后访三十三天天天无影,二十八宿宿宿没踪。又查太阴太太阳,满天星斗,俱无信息。
又问南天门:“今该何人巡视?可见众莲童出入踪迹?”时有广目天王,并马赵温关四将班中奏道:“今日该臣等巡视南天门,并未见众莲童出入。”玉帝听说,当时疑惑!即命千里眼,顺风耳,打开南天门观看,可有众莲童下落?二将果领旨出南天门外,看得真,听得明!须臾回报:“陛下,臣等奉旨观听众莲童消息,已查访得实,见在下界南赡部洲是也!”
玉帝闻奏恼道:“这班逆子!诚然大胆!如何敢私下凡去?着实可恨!”遂命四天王并三十六员雷将,下界捉拿莲童处置。天王雷将,即时领命,兴云下界而来。
却说众莲童失却莲花,正思无计。忽见四天王并雷将兴云驾雾,飘然而来。须臾来至,天王骂道:“好帮逆子,圣上有甚亏你等之处,如何这帮大胆,私下凡来?可知有罪哩!”莲童笑道:“天王何出此言?我等本是凡物,虽着娘娘恩惠,移植天堂,染了仙气,故此成胎有形,我们此番下界,可谓是虎入深山,鸟脱樊笼,兀的自由自在!再也不思归天之日,烦你等回奏上帝,我们眷恋红尘美好,再不回去,也请陛下莫兴师来寻,各自相安就是。”
天王喝道:“你等身兼神通,未得善化,修为更浅,谈什么眷恋红尘?倘或一时不顺你等之志,岂不就要兴起祸殃,交百姓遭难?念你等年幼,倘或知错,随我等回天面圣,自为你等求情,上帝恩慈,必定不予追究,若执意愚昧,不知悔改,这时就不饶恕!”
众莲童本无意回天,却有三分惧怕众雷将骁勇,只得服乖。众神大喜!点检人数,各自亦寒了半截!问道:“原该十二尊莲童,如今却缺少公主一尊,却那里去了?”众莲童只得把偷桃被黄犬追袭,因而失去公主之事说了一通。众神听说,亦无可奈何,即吩咐众雷将留凡查访,四天王将众莲童带回天庭面圣。
不题众雷将凡尘查访,且说四天王将将众莲童引至灵霄宝殿,众莲童朝上礼毕,不敢抬头。玉帝见众莲童平安归来,原有喜色,猛见当中缺少公主一尊,追问情由。四天王如实上奏;玉帝闻言勃然大怒!骂道:“你等私下凡间本是小过,朕不予计较!却如何将公主失了?这回慈悲难舍,合该死罪!合该死罪!”
众文武仙卿见玉帝恼怒!奏道:“陛下,今公主失却,理应竭力寻访,再做发落,果然无处寻访,再处置莲童不迟!”玉帝原命千里眼,顺风耳再出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又出天门观看,两个眼观耳闻;霎一霎,转遍山川社稷,洞天福地之间。少时回报:“陛下,臣等再次眼观三界,耳听八方,全无公主信息,更不知所踪!想来公主已然遭遇不测,红尘劫难了也!”
玉帝听说;不觉心头火起!即命大力鬼王,将众莲童推出南天门外,斩首示众。大力鬼王当时领旨,就欲行刑。莲童见玉帝要处极刑,当时大骇,齐发一声喊!拥上龙座就抢玉帝。当朝众天王太子,天师元帅,灵官护法,等神见莲童造反,各自惊悚!大呼;“救驾”
不一时,莲童早已推翻龙座,要拿玉帝,亏得王杨高李四圣元帅执殿,早持兵器护住玉帝;大喝道:“有吾等在此,孩儿且休猖狂!”莲童见势情紧急,不容分说,接住四个便打。不觉早惊动那;九曜星官,二十八宿,东西两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地府冥君,各持凶器,声声呐喊前来护驾。
一时间将个灵霄宝殿围了个水泄不通,这回恶战天庭,果然鼎沸!但见:
戈戟生辉,滚滚盔明。唿喇喇彩旗横征,响咚咚战鼓雷鸣。
齐整整刀枪如流水,密层层人如朔风。雄赳赳天兵天将,气昂昂十二莲童。
又见那:
九曜星遮断东方,二八宿拦合北塞。四天师截架西方,四天王阻隔南方。
五岳四渎立住中心,高低点照是太阴太阳。天王太子上下提防,远近追奔是十代阎王。
这天庭众神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务要擒掳造反莲童,以表功勋。这十二莲童原是天生灵物,各有神通,当下敌对天庭群圣,何止千万,他们更不胆怯,好莲童!但见:
老大吐火焰排空,老二纳水淹天庭。老三呼风又唤雨,老四隐身又迷魂。
老五长空排霹雳,老六变化有威能。老七身躯金刚炼,老八力大果无穷。
九十千里眼与耳,十一双翼好神通。
有诗曰:
杀气腾腾万道光,天兵天将走忙忙。一场恶战玉帝怕,方显莲童法力强。
又诗曰:
乾元九五数昆申,灵根孕育产莲童。七形八兆元初论,水火调停五行分。
相资并蒂成九转,阴阳和合八卦行。戏谷凡尘三福地,北海苍梧任西东。
今番撞祸将天反,还笑灵霄没敌逢!
不期那十二莲童真个本事,这番争斗,不觉将个灵霄宝殿搅了个底朝天。惊得那玉帝王母无处藏身,众神正无计捉拿莲童,忽报:“三十六员雷将回天!”玉帝急命众雷神协力擒怪。众雷将一声:“得令!”分退众神,将众莲童围裹核心,排开五雷阵,斗法莲童。且不言雷将鏖战莲童。
单表这日兜率宫太上老君,因赴雷音同佛讲道而回,忽见南天门里乱纷纷地。即降云入内。早有四天师接住,李老君问道:“天庭何事纷扰?”天师奏道:“乃是十二莲童造反!众雷将正围住捉拿哩!”即同老君入灵霄殿内,果听见喊声如雷!乃三十六员雷将与众莲童相持不下,忽听见老君驾临,众雷将暂停兵刃,放开营所。
老君奏道:“陛下,不若老子做中,平息纷争何如?”玉帝言道:“道祖不知,莲童私下凡间,朕不罪责,只因失去公主,深为痛恶!又则这帮逆子,造反灵霄,怎能轻饶?”老君道:“陛下不知!失却公主,非他人之过,其中自有因果,陛下久后必知。莲童造反乃应劫数!天宫自伏业龙,久处承平,该当有此一劫,只为一件,陛下当早做决策!”
玉帝问道:“果是何事?”老君道:“十二莲童乃天生灵物,各有神通,倘或齐集,法力更甚,恐无人能伏!理应分而治之,不交齐合,是为良策!”玉帝闻言叹道:“罢!罢!朕深悔当初不听金星之言,以致有今日之祸!未知老子是何良策,分治莲童?”
老子笑呵呵的言不数句,话不一席,平息天庭干戈,救了众莲童性命。有诗赞老子曰:
起乎太初道化身,蝉蜕度世有名声。三十三天飞仙主,不在紫薇处玉京。
出入杳冥观混沌,两仪四象了道真。鸿蒙之始尊为长,清阳之上号太清。
玉帝听罢大喜!即时分退众神,排宴庆贺!亦不罪责莲童,莲童见玉帝不加罪责,各自心安。
到了次日,玉帝起一‘赛宝会’。出下玉旨,令集三界神祈,及西天诸佛,各要带宝贝赴金厥。大开天门,同西方世尊,及太上道祖同坐。众神依次而进,山呼已毕,各赐绣墩安坐。
上帝传下玉旨云:“朕自立极以来,会卿甚少。今立此会,名曰:‘三界通明会’卿等各有流传宝贝,请试一赛。”
第一班;上洞八仙出列:
汉钟离把出羽扇一把,献上御案:上帝问曰:“卿此宝有何妙处?”钟离奏曰:“臣此宝扇,煽火火灭,煽邪邪死,变化无穷,化船过海,遮日卷月,收雾行云,十分妙处。”玉帝闻奏大喜!
又有张果老取出锡杖一根献上曰:“臣此宝可挑泰山,入水水裂,顶地地开,千变万化。”
又有曹国舅献上析板一只奏曰:“臣此宝一析三界通知,敲开能呼使用,收聚伏邪,收拢捉邪。”
又有吕洞宾献上降魔宝剑一把奏曰:“臣此宝剑能飞千里,斩妖灭邪,自会相寻,入水水分。”
又有蓝采和献上金钱篮一只奏曰:“臣此篮撇去飞空,装尽世果,不论熟未,采入篮中自然成熟。人坐篮中诸人莫见。”
又有铁拐李献上葫芦一只奏曰:“臣此葫芦内藏风火,要风便风,要火便火,要金便金,要银便银。内藏臣身心体相,指东飞东,指西飞西,百般可用。”
又有何仙姑献上铁罩奏曰:“臣此罩罩日月无光,摆动可移星换斗,坐入其中水火不入。”
又有韩湘子献上鱼鼓一只奏曰:“臣此宝打动天昏地暗,内可藏数万天兵。”
玉帝闻奏八仙宝贝各有妙处,龙颜大悦,又有西天诸佛,名观世音者,献上莲花宝座奏曰:“臣此宝善者必然通慧,可知百世,恶登者,变做刀山,一架莲花可化万物,撇上半空,呼刀成刀,呼剑成剑。千变万化。”
又有万法教主普庵祖师献上拂帚一把,奏曰:“臣此宝;人去千里,三界邪魔一见;不敢近前,一拂能仙万里,亦能变化。”
又有三元三品大帝献上金枪一把,奏曰:“臣此枪可除邪捉魔;能避水火二灾;撇上半空变化无穷。呼杀即示,呼止即止。”
又有北方玄天上帝献上皂旗一把,奏曰:“臣此宝能卷三界,恶鬼强妖一入自见;七日成水。”
又有白莲尊者献上金钵盂一只,奏曰:“臣此宝能藏数万天兵,呼饭出饭;恶鬼一食止饥三年。毫光闪闪,紫雾腾腾。”
又有孙行者献上如意铁棒一根,奏曰:“臣此宝要长便长万大,要短便细如花针;降妖捉鬼,变化无穷。更兼臣一身都是宝贝!”玉帝问曰:“卿何曰一身都是宝贝?”孙行者曰:“臣一筋斗能去十万八千里;可是宝贝?一根毫毛能变一伯个猴子也是宝贝!”玉帝笑曰:“卿试显神通看,果应其否?”
孙行者即在殿前拔毛一把,口里一呵!满殿都是猴子,各执棍棒,跃跃自舞。玉帝命行者收了,遮袖大笑曰:“朕闻卿昔日从唐三藏西天取经,神通广大,今日果见!卿实第一!朕即赐金花一朵,御酒两杯。”孙行者恩毕。
又有凤凰山圣母献上金塔一只,奏曰:“臣此宝塔变化无穷,镇邪捉妖;念动咒语,重若泰山千万人不能动摇,变小则小如粟米,虽三岁孩童亦能拨起!”
又有阎罗天子献上孽镜一面,奏曰:“臣此宝善恶莫逃,三界若有隐匿过恶者;提此镜善恶分明,前可照一万年过去,后可照一万年未来,邪魔鬼怪若见此宝,脚酸手软,气化形消。”
又有众神一一献宝,各叙其能,赛宝毕。玉帝大喜道:“朕有卿等贤人能将,何愁天下不永长盛?”
遂与佛,道二尊商议毕,说道:“朕今立此通明会,事出有因,只因天生十二莲童,各有神通,前番私逃下界,失却一童乃是公主‘凌波’朕欲杀莲童泄吾之恨!不期莲童各恃神通当时造反!天庭武将无人能敌,甚亏道祖作中,平息干戈。又献上良策,分治莲童,故朕今立此宝会,乃是为众莲童各觅贤师,分而管之,不令生事!不知有何仙卿,愿纳众莲童为门徒?伴随修行?”
话毕,闪出上洞八仙齐声应曰:“臣等愿纳此莲童为徒,随臣修行!”又有佛,道二尊上奏,老君奏曰:“陛下,我那八卦炉正缺一名童子炼丹,不若舍老道一位去做丹童炼丹,好炼丹济人也!”如来奏道:“陛下,老僧雷音寺藏经阁亦缺一名‘侍香尊者’,不若也舍老僧一位去做个管珍楼的侍香童子,好交他经理经书勿生邪念!”
玉帝闻奏喜道:“十一尊莲童,今十尊已有区置,还该一位,就交他留守金銮,做个御前金童。”众神闻言山呼‘万岁’。遂叫八仙各领去一名,追随习道,佛道二祖亦各领去一名,止有老大‘夏子’留守金銮做了御前金童。
会毕,玉帝传旨:“各赐御酒五杯,金花五朵。众神谢恩,依次而退。
看官:十二莲童自此各觅贤师,艰苦修行,最终各成正果,此是后话不题。
却说那公主莲花,自那日于桃园遭遇黄犬来袭,她最小,又走的慢!就与各位兄长失散。独自哭叫着跑出桃园,不期脚下一滑!扑的一交跌倒湘水岸边,就人事不知了。单说这昭潭府湘水之底久居一条得道老龙,向来无事清闲。偏是这日,忽见湘水上空祥光缭绕,红透湘波。他就心中疑惑!变化人形,推波上岸来,要看个究竟?果见莲花女童跌昏岸边,身放异彩。
老龙上前一看,惊道:“元来如此!这其中还有这样一段因果哩!”遂救起莲花,做起神法,就那湘水岸边,昭山之脚化起一座庄园,名曰:‘松溪园’。端的好座松溪园。但见:
烟霞长空射月,楼台四面光辉。清幽道场紫巍巍,真个仙府下坠。
宝妆亭阁奇境,玉列山峰巧堆。花木香浮好宫闱,尽出神仙品味。
老龙做法已毕,自家则摇身化做道人,名曰:‘松溪道人’,号曰:‘静士’。好个‘静士道’,端的是:
丰姿异彩别凡尘,清虚妙相有仙形。化外长生真静士,心向鸿蒙大道中。
又指门前一株老柏,一颗古松,化做二童,一名:‘捕风’,一名:‘捉影’。这唤作《静士道指树化人形》。
道长一一安排妥当,便逐日里教养莲花,或文或武,或针织女工,十分自在。有诗曰:
闲论《道德》妙处,行歌即朗《黄庭》。儒家释家意未穷,识破三家根本。
春观轻盈花柳,夏赏池沼荷明。秋喜枫叶满山红,冬看霜天雪景。
不表静士道教养莲花,再说仁义自妻子难产离世,父兼母职,辛苦培训二子。先说陶文自五岁上下就送去‘岳麓书院’上学。自从读书,真个人如其名,文采极好,正是一目十行俱下,诗词作文不教自会。书院先生说他是个‘李白再世’‘东坡重生’。知他家境贫寒,就不收他学费,凭他书院学习。
再说陶武;生性粗鲁,不喜读书,终日里拈枪使棒。仁义多方劝导,毫不济事。无已,只得请了长沙城里一位教武先生,拜为师范。
这先生姓陈;名‘光武’表字‘震湘’,这陈先生乃是武艺世家,一身地道的少林正宗。娶得湘西李氏为妻,只生一女;因生产前日梦仙女下凡,遂名:‘陈梦仙’表字‘宛茹’。陈先生因见陶武是块练武材料,颇为喜爱,就于十岁上下将梦仙许他做妻。
又因天不佑人,仁义向来多病,加之辛苦劳累,几得容易将他文武兄弟养至十五岁上,终因疾病去世。那兄弟二人几乎哭死!多亏光武夫妻是个贤良!因见他兄弟年少,家道又是这般!遂出钱料理仁义后事,与马氏合葬于麓山山腰。又叫兄弟二人弃去三间草堂,搬至城里武馆居住,文者习文,武者练武,不觉又过去五个年头。
这兄弟二人俱已长成,陶文生得身长七尺五寸,更兼一表人才,怎见得?有诗为证:
出落唇红齿白,生成眼秀眉清。风liu不减汉陈平,枉笑潘安呼俊。
下笔千言立就,挥毫四座皆惊。才貌双全说陶文,一见人人起敬。
那陶武生得身长八尺有余,甚是魁伟,亦有诗赞曰:
年少难争风月,雄躯不让秦琼。昂昂志气压天神,真个八尺悍勇。
纸上难成片语,不知何谓诗文?不尊孔孟敬关公,专把刀枪舞弄。
却说这年五月天气,甚是晴爽。陶文受同窗之邀,游玩湘水,众人雇支小舟,一路沿湘水而上,沿途观光赏玩,或联诗作对,或把酒言欢,十分畅快。渐行至昭潭水域,此处是湘水迂回之所,聚就偌大一个漩涡,十分险要!过往船只无不惧怕此处水势。那撑渡船家元也是个行家,每每径过此处,并无事故,偏是今日不知何故,把个船卷去江心?众人无不惊恐!当时喧哗不迭,暗暗叫苦!
待得撑离险处,各自心安,待得检点人数,这才慌了满船人!原来书生大都平安无事,单单不见了陶文?众人就船上焦急呼喊!却那有回应?也有交船家下水去寻的,那船家晓得凶险,那里肯去?众人无法,只好将船撑回长沙报讯去了。
且不言众人报信,也不题陶文失踪。单说这日五月初八,乃是莲花十九岁生日。这莲花自降凡世,不觉已是芳龄,又生得标志,有诗为证:
体若雪白无暇,面似三月桃红。新月两弯黛眉清,眼似秋水明润。
衾娜浑如飞燕,风liu好似文君。金莲窄窄瓣儿轻,教人魂牵入梦。
只因莲花天资聪颖,又则容颜绝世,故此道长十分疼爱。今莲花生日,便早早吩咐捕风,捉影,去那城里做些买办,莫交怠慢了莲花。捕风捉影果领命城里做买办归来,刚下渡口,就远远望见江边直挺挺躺下一件物事。二个近前来看,只见是个美貌书生,横躺江边,手里拿把折扇。
捕风道:“此人恁样潇洒!却缘何横躺江边?想是遭了歹人谋财陷害,弃尸江中,被潮水冲来此处的!”捉影道:“贤弟差矣!此人虽则生得体面,衣着却不十分光鲜,不是个有钱之人,谋他怎地?想是不慎落水飘来此处,且看他死了也未?死了便休!随便找处风水,贴些烧埋钱,草草了事。没死时,扛回家去,师父自有区置!”就把手来探,果有气息!无法,一个携着买办,一个将他驮将背上,就回家来。
回到家中道长问其何故?两个如实说了。道长叫安放厢房,换去衣裳,烧些姜汤灌下几口,又把还丹一粒将其服了。吩咐两个好生看服事,只要等他醒来。
原来那日陶文在船舱立脚不稳,滚下船来,不及呼喊,早被几个浪子卷入江心。也是他命不该绝,被道长家人所救。有了还丹周济,陶文渐渐醒来,只见自家躺于陌生之所。仔细观看;又与别处不同,甚是优雅!几处小桌小几皆雕做得十分别致,桌上焚着一炉好香,四壁挂着一些山水画,皆系名家之作,其中几幅‘潇湘八景图’犹为精美!
陶文正贪看处,只见道长从外进来,见了陶文无恙,心中欢喜!拱手道:“公子!你醒拉!”陶文亦答礼道:“不知道长何人?此又是那里?晚辈因何至此?”道长说道:“公子勿慌!此处乃是昭山松溪园,正是贫道居所。贫道松溪道人,号曰;静士,今早贫道小徒于江边救回公子,奄奄一息,亦是贫道施为救治公子哩!”
陶文听说方才忆其自家落水之事。慌忙下床谢道:“小生陶文,今年二十岁,乃是长沙读书人,因与同窗游玩湘水,不慎落水,若非道长相救,枉做水鬼矣!如此大恩,叫晚生何以为报?”说毕深深一揖!道长把手扶道:“陶公子差矣!上天有好生之德!贫道修行之人,焉能见死不救?此亦是你我之缘分哩!还请陶公子好生修养,贫道这就吩咐家徒送些食物过来。”
陶文再谢,道长去了。不多时,果见莲花端上饭菜,陶文因见莲花美貌,不觉贪看,莲花亦见陶文一表人才,不觉羞涩!两个目视片刻,莲花放下饭菜,说道:“公子,请慢用!”陶文就回道:“有劳姑娘了!”莲花去了。
陶文见了如痴如醉,自言道:“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谓之此也!”遂做一笑,自来吃饭。这正是:
身无彩凤双fei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陶文吃了些饭,意思要去拜谢道长!忽听得门外高声叫道:“静士兄,小弟关慕,及犬子关洪来访!”又听那道长高声应道:“哎呀!原是贤弟来了!为兄有失迎迓!”又听见一个年轻后生向道长请安!
你道此人是谁?元来姓;‘关’名‘慕’原是洞庭湖边一只翠鸟,因偷盗观音老母一滴甘露,修炼成妖,自成妖后,进食量大,只叫洞庭水族濒临灭绝!洞庭龙君无可奈何,遂起稿上奏天帝说:“洞庭湖翠妖为祸,危及洞庭水脉。望天帝垂恩,除此祸患!”天帝因念‘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又则翠妖并无恶行,遂下旨敕封为其‘翠神’,岳阳立庙,享受下方烟火,可保洞庭水族。那翠神又取桃源柳树精为妻,生下一男;名曰;‘关洪’表字;‘承恩’。
之后与道长相识,遂成世友。其子关洪因见道长徒儿莲花十分美貌,唆使父亲多次提亲。只因关洪性恶!横行岳阳,其名颇丑,道长十分不喜!每每提亲,就以莲花年幼做了推辞。
当下各自见礼已毕,分宾主而坐,道长奉上茶品,略叙温寒,关慕渐渐说上题来。因说:“弟向年为洪儿提亲,兄俱说爱徒年幼,提亲尚早!想我那岳阳城里,十五六岁便嫁人当妈的不在少数。今令徒年满十九,可谓成熟!想兄再也不会推却哩?”道长闻说不语!
关慕又道:“兄也不必为难!弟今次前来,一为令徒生日之喜,二则为犬子提亲。兄若认为我洪儿十分不堪,不足以匹配令徒,自当明说!我父子就此别过,再不讨扰!休要这般支吾,又推年幼?”道长笑道:“贤弟说的什么话?古往今来,大凡才子匹配佳人!令贤侄一表人才,威风凛凛!若非天上仙女,月里嫦娥,那个就敢高攀?何况我之劣徒乎?只为一事甚为难处。”
关慕道:“兄有甚事难处?莫非彩礼聘金要的重些?”道长摇头笑道:“非也!贤弟不知,早在前向,我徒儿莲花以许他人为妻,焉能又许贤侄?”那关洪听说就十分焦躁起来,忍不住起身说道:“就晓得世伯十分古怪!家父多次提亲,只是不允,如何又暗中许于他人?伯父这等!视我父子何在也?”
关慕喝住关洪,起身道:“兄一向做事洒脱,今却为何这般捉弄我们父子?你且说说,令徒所许何人?他又有甚才干?就可与我洪儿相之比较,你将徒儿许他?”道长原是一番戏言,敷衍他父子二人,不意他父子信以为真!定要访个准确。当时道长嘿然无语!心中思索:“如何答对也!”有道是无巧不成书,正是道长无奈之际。忽见陶文从厢房走来,意思来拜谢道长。
道长一见,不觉大喜道:“我徒儿莲花已许于这位长沙陶公子拉!”
他父子看陶文时;果见一表人才,又十分秀气!颇为恼怒,说道:“兄若将徒儿许他为妻,我父子不服!”道长说:“何事不服?”关慕道:“我洪儿提亲在先,此人在后,岂有谮越之理?”道长说:“今许他是实!贤弟之意若何?”关慕道:“你若许他我便不服,请兄自裁!”
道长笑道:“既然如此,我便做个道理,此去岳阳洞庭湖,乃湘北门户,尝闻洞庭久有三宝,无人能识!今番请陶公子与关贤侄都去岳阳,若谁能先取回三宝做聘礼,我便将莲花许他为妻!”
关慕道:“我们久居岳阳,并不曾听说有什么三宝?还请兄明示!”那道长笑呵呵伸出三个指头,道出三件物事来。
不是道长这番说将出来,有分教:花样少年心不正,断送凛凛八尺躯。
毕竟道长说出那三件物事来?且看下回分解!
Txt,Epub,Mobi www.qinkan.net